“小”时代来临
“对于体量四五万平方米的国内传统百货来说,做购物中心嫌小,但却比国外一两万平方米的百货店大多了。用这样一个体量去做商品自营,无论从资金还是管理能力上来讲,挑战都很大。”王永平说。
他认为,“如果有能力把百货面积做小,情况也许会不一样。”
北京朝阳大悦城在“请”走永旺百货之后,只保留了永旺做得最好的一个板块——生鲜超市。“结果,在2014年消费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超市单店仍有20%的销售业绩提升。”北京朝阳大悦城招商推广部总监文娟对本刊记者说。
而原永旺百货区域,被替换为包含100多家国际时尚品牌的零售集群,租金提升数倍。
“上海浦东正大广场,从当年的烂尾项目到后来成为一个成功范本,其中一项关键的改革就是把百货面积从5万多平方米缩减到2万平方米,坪效提升,与购物中心也形成了差异。”王永平介绍说,但这样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目前并不可知。
“这两年,银泰百货内部有个规定,就是在自己的购物中心内,百货面积要缩减到2万平方米,保留核心的黄金珠宝、化妆品、男女装等,把体育用品、家居、餐饮这些品类留给购物中心。”王永平说。
他认为,“作为店中店的百货目前需要做减法,可究竟减什么?减后与购物中心如何保持一个系统?能发挥多大的引擎作用?其内部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等等,这些内容还不清楚。”
而对独立的百货商场来说,“不能再以传统的形式售卖一些在哪都可以买到的商品,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个性和标签,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李静雅对本刊记者说。
“其实如果百货做好了产品管理和货品选择,对我们来说很省心。我们希望百货成为亮点,又不希望它占用太大的面积。”文娟的说法,代表了部分购物中心经营者的心声。
北京朝阳大悦城引入的精品百货HI百货即是这种类型——有约50人的国际买手团队,在世界各地挖掘一些有特色的商品,陈列精巧,配有书吧、餐吧、生活家居空间等等。
业界人士认为,小型的、精品的百货在中国有市场前景。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新华都巨亏2380万 领跌传统百货 传统百货巨头全新尝试 百盛举办秋季化妆品节 传统百货未来在于创新 如何让消费者重返商场? 郑州传统百货转型:纷纷布局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 传统百货面临四面楚歌困境 量身定制精准定位是关键 搜索更多: 传统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