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体验经济
“如今人们逛街不只是为了购物,更多的是寻求一种体验,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不再局限在货品本身的物质满足上。现在谁还会因为没衣服穿而专门去逛商场呢?”北京朝阳大悦城总经理周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全球性零售咨询公司Kantar Retail预测:到2020年,人们的消费中“每4元钱有3元花在服务类消费上”。
“人们通过电商购物,把钱和时间节省下来,不是为了在家里宅着,而是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王永平说。
基于这样的判断,在单纯卖货方面与电商无力抗衡的实体零售商们,多以提供人们吃喝玩乐的设施、社交空间作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影院就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设施。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2015年6月发布的一份《中国影院票房与购物中心业绩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影院已经成为购物中心最受欢迎的主力店业态之一,中国80%以上的大中型购物中心都已经或计划引进影院。
睿意德对上海2012 2014年间新开业的136个购物中心的业绩与同期新开业的64家影院的票房进行分析后发现,近半数的新开业商业地产项目引入了影院,其中40家进驻大中型购物中心的影院,票房与购物中心业绩存在明显正相关。
能够带动全家消费的儿童业态也已成为零售业捞金的法宝。一些新兴购物中心、商场甚至会开辟约15%的营运面积专供儿童娱乐。
餐饮作为商场的标配,向来是客流的保障,其对实体商业的战略地位仍在不断强化。
然而,从高歌猛进的体验经济中分一杯羹,对大多数国内百货来说并非易事。影院、餐馆、儿童等业态对空间、层高、燃气通风管道等硬件设施有特殊的要求。这对体量普遍在2万 5万平方米的百货商场而言是个不小的难题。
当然,技术问题不是解决不了,但对国内百货来说,转型购物中心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重新做商业定位和品牌品类组合。小型化的购物中心在国外就有很多学习范本,比如在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车水区有一些规模在2万平方米左右的购物中心,与各色小贩、百年老店毗邻而居,“因为这里的夜市繁荣,所以购物中心非常注重夜景的设计,有很强的主题性。”洪朝晖告诉本刊记者。
不过,在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高级顾问王玮看来,仅从吃喝玩乐角度理解“体验”显然过于狭隘。
王玮举例说:“创始于1909年的英国塞尔弗里奇百货,可以为消费者特制符合其性格的香水。相比之下,我们的百货业能提供的体验性还不够。”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6月发布的《在中国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建立客户忠诚度的必要因素》白皮书显示,75%的中国消费者不满意购物体验。中国消费者需要个人定制信息,但大多数企业营销团队只会向客户推送标准化内容,难以满足差异化的需求。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华都巨亏2380万 领跌传统百货 传统百货巨头全新尝试 百盛举办秋季化妆品节 传统百货未来在于创新 如何让消费者重返商场? 郑州传统百货转型:纷纷布局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 传统百货面临四面楚歌困境 量身定制精准定位是关键 搜索更多: 传统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