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从资本市场融资55亿元的方案,到2020年销售规模达到6800亿元的咂舌目标,苏宁迎来了其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但每年200家以上的开店速度等不确定因素,会不会让苏宁新十年计划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豪赌呢?
但平心而论,诸如未来三年内,在已有4000信息化人员的基础上,建立一支10000人的信息化队伍等计划,都绝非数字堆砌那么简单。一旦出现差池,这些计划就会转身成为掐住苏宁脖子的那双手。
月19日下午两点,刚下飞机不久的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准时赶到了南京诺富特酒店B1层中华厅。随着主持人的介绍,他站起身,拉了一下西服的衣角,第一个走上演讲台。
张近东的嗓子有些嘶哑,但不影响让在场400多名嘉宾清晰听见“未来苏宁的目标是全球的民众公司”的计划。
不过,他显然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面对苏宁21年来首次以全球性公司来标的自己时,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对其今后的种种担心。
2011年,外界根据去年“千年老二”的财报,一致认定苏宁将会超越国美成为行业的老大。不过,苏宁这样的宏大计划,不得不让人对其产生怀疑:这是二次创业,还是过度的自我膨胀?
张近东的解释是“苏宁新10年不是新的创业”。
1990年,张近东以10万元和不到200平米的空调专卖店起家,在与其它家电企业竞争中,他并没有显现多少优势。相反,在某些时候他的稳健也被解读为苏宁无法登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张近东身上绝不缺少傲气和霸气。
2008年国美黄光裕案后,苏宁终于等到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个“千年老二”,迅速上位,抢占地盘。“两年前我亲口对黄光裕说‘如果苏宁做不过你,我把它送给你。’”从张的这段话中,不难捕捉到他内心深处的狠劲儿。
三年之后的今天,苏宁率先在全国实行明码标价,并要在接下来的10年中实行全买断经营、全品类展示、全自营销售、全会员营销等一系列营销创新改革计划。这些举措,一下子看到了张近东身上的霸气。
不过,这很快就让苏宁陷入类金融和非主营业务经营模式的社会拷问。
此外,苏宁冲刺“未来10年每年平均200家门店增速,2020年达到3500家门店总量”的目标,也让人们惯性思考其与供货商、区域零售企业、地方代理商等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难以想象,苏宁要在2020年线上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这相当于整个家电电子商务市场总量的三倍。就从这点来看,苏宁的10年规划不切实际。”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达了他的质疑。
平心而论,张近东和苏宁定位全球性企业的目标是值得拥有掌声的。但是,在一条宽度不足10公分的山路上跑110米栏,绝不是8步并7步跨栏那么简单。
斗法供货商
2011年3月7日,苏宁宣布将联合上游厂商改变行业定价现状,在全国连锁门店全面推行超市式的明码实价销售,实现价格一步到位。
在此之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对大连锁运营模式做过剖析。他说:“大连锁快速扩张且保持强劲盈利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核心竞争力,是它的终端管道价值,即类金融模式和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这恰恰是大连锁多年以来不愿碰触的话题,如今苏宁却高调地“一步到位”,它的动机又是为何?
事实上,明码标价是否该推行一直饱受争议。有媒体报道称“明码标价并非底价,仍可议价”。这直接引发对目前家电连锁商业模式的拷问:卖场促销员都是各上游供货厂商的员工,与苏宁并无关系,而且其工资是与销售产品提成挂钩的。如此一来,苏宁就落得个自说自话,而厂商则是表面配合暗里反水。
“我曾亲自试过,在苏宁、国美,几乎任何一种商品都能谈下来价钱。”刘步尘说。由此产生一个疑问,供货商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他们的话语权又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