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景”下便利店的想象力
以上的四大事件,才是2017年便利店最值得深刻注意的现象,也是开启2018年便利店大趋势的动因力量。发生在今年的其他便利店变化,可以当作是便利店本身的正常演变过渡,哪年都会这样。
看清楚四大事件,就看清楚了2017年便利店,而四大事件得以出现的动因和决胜价值,都与“近场景”有关。
“近场景”此前并非新零售话语体系下常被引用的概念,而是伴随着前置仓在当下线下场景链路中,价值逐渐得到提升的过程中,开始获得从物流层面的前置仓概念,上升为具有场景再细分的链路再造价值。
2017年新零售语境下讨论近场景,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零售的生意竞争,只发生在10-500米范围之内。1-10米之间的“零距离”场景,属于办公室无人货架范畴。即从工位到货架之间的连接起的供给和需求,本质上是在复制人从客厅到厨房之间的身体便利。属于另一种层面的场景试错,此不细述。
如果说无人货架是复制了人从客厅到厨房之间的身体便利,生造了一个“零距离”的购物场景。那么便利店层面的“近场景”,则是将人从家里到小区门口的“短半径”发挥到了极致。
便利店的生意,只在100-500米之间展开。500米以内,是双脚的距离。500米以上,是单车、汽车的距离。
这是便利店生意的总维度。其他诸如人群划分、场景发现、需求满足、商品力、人口结构、消费升级,都是在此维度下展开的。
用耳熟能详的话来说,便利店还是要体现“便利”为主。人与店之间的交互与服务的交付,没有比100-500米更便利了。
而100-500米构建的围栏半径,又保证足以养活一家便利店的人口规模(2000人以上),确保一个100平米内的便利店,日均10000元左右的营收水平。
2017年上半年,新零售一个显眼现象,是巨头开始将生意的交付半径,聚焦到三公里半径内。
盒马鲜生的仓店一体化,每日优鲜的前置仓,都以3公里快速配送为撬动顾客心智主要手段。配送时间上或以半小时,或以一小时,或以两小时不等。只有到年底,天天果园才在基于社区店做29分钟快速送达上,重点玩起了配送时间的卖点。然本质上,还是建立在“近场景”基础之上。
便利店基于双脚距离的“近场景”,相比盒马、每日优鲜依靠配送的“近场景”,最为本质的不同,在于配送的形式,让人想要的还是商品,是商品就需要一定的需求计划和目标导向。而靠双脚触达的便利店,让人想要的则是固定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不固定的随机需求满足。
盒马为什么要零门槛30分钟生鲜配送到门,哪怕顾客一天多次购买,一次购买几块钱,盒马也照送不误。侯毅曾解释到,零门槛配送产生的高额成本,盒马可以在供应链上找回来。
盒马这么做的心思,其实是想着顾客家里其实用不着买冰箱了。要吃要用什么,手机打开盒马APP下单就好。君不见,盒马是个有实体的超市,有便利店,有APP的购物平台,就是没有PC端网站。当然,前提是顾客在“盒区房”范围内,这也是盒马2018年重点要做的事情。
可是,便利店其实可以和盒马做的正好相反。双脚步行范围内的便利店,其实可以顾客的客厅搬到便利店,在便利店里完成吃、喝、简单购物、娱乐、文创体验(比如罗森主题店)、休憩、办公体验等。
这么说起来,是不是把便利店说的有点像星巴克、沃歌斯咖啡店?
没错,便利店里也在卖咖啡,卖桌椅休息区;而星巴克、沃歌斯的选址,其实总是和便利店隔壁对隔壁。
便利店的“近场景”生意,就是推倒原来便利店默认的购物边界、重建日常生活的500米围栏。把人在500米范围内,习惯用双脚去实现的事情,尽量复制到便利店里来。
(来源:零售老板内参 万德乾)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万福客进口食品便利店加盟,进一步刷新了业界对社区线下实体的价值认知
好邻居便利店“改头换面” 它到底新在哪儿?
万福客进口食品便利店加盟,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个性化、场景化的消费需求
回顾2017线下消费:超市依旧热闹 便利店兴起
苏果开启“便利店+IP”创新转型新路径?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