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不下去的成本
郭炜意识到整个行业都出现了问题是在今年4月底,谈妥了朝内大街店面的房租后,他去北京东城区工商局办理分店的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告诉他,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400多家餐饮企业注销了执照,超过了新开张的数量。
这让郭炜感觉到一丝寒意。这种情形十分少见,因为申请餐饮执照并不容易,之前做不下去的店大多能转让出去。他回来后又向饭统网和大众点评网询问情况,结果大致相同。很快,他发现连每天给丽江庭院供应燃料(一种小型户外酒精炉)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今年配送燃料的汽车从4辆减少到3辆。
郭炜认为“三公消费”缩减不是全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其实,房租和人员工资才是餐饮业最大的麻烦。”
房租、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是所有实体店近几年共同的困境。与其他零售业态相比,餐饮行业的幸运之处是没有来自线上消费的影响,无论多么热爱互联网,人们还是需要亲自去饭店吃饭。
王晓语现在运营着一家餐饮管理公司,对近几年餐饮业成本持续上涨感受颇深,特别是人工成本。她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帮助餐馆做开业筹备、管理培训等方面工作。此前,她是连锁自助餐厅金钱豹北京世贸天阶店的一名管理者。
大多数餐饮老板找到王晓语,都是希望她能帮助自己的饭店提升管理水平,但王晓语发现自己无法照搬过去的经验。2005年金钱豹初到北京的时候,普通员工月薪是2500元,已经远高于行业普遍标准。当时公司推行标准化管理,员工为了保住工作都愿意努力达标。让王晓语无奈的是,2011年之后,同样是2500元月薪,对员工的吸引力很小,甚至经常招不到人。
许多餐馆不得不去人口众多的餐饮大省四川,在当地的职业高中招聘应届毕业生或者实习生。在王晓语看来,这样的员工根本谈不到什么统一的管理标准,“一到晚上,宿舍总能传出哭声,员工想妈妈了—我还得一个个的哄。”
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个趋势成因复杂,而且看不出有逆转的可能性。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的制造业工厂,还是一线城市的服务业,都能深刻地感受到用工压力。
大多数餐馆只能尽量减少员工数量。郭炜的小店原本就只有7个服务员,他能做的是控制加班次数,“以前周末5个服务员值班,现在只要4个,另一个休息。”
“金钱豹世贸天阶店原先有500位员工,现在看上去只有不到200人。”王晓语说,但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会降低服务水准,店里看不到服务员穿梭、奔走,掉落到地上的食物也不能及时清理。
这个夏天,王晓语和朋友去金钱豹世贸天阶店吃饭,尽管早有预期,但她还是对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她曾是这个店的管理者之一,和同事们创下金钱豹至今无人能打破的单店月销售额1200万元的纪录。在那时,同样的店面,晚上8点之前会有许多人在门外排队,可这个周日,王晓语8点出来时,门口无一人等位,店内的800个座位上座率只有六成左右。
另一座大山
此外,租金上涨也是所有人共同面对的另一座大山。这几乎有些难以理解,一般来说,物业租金跟经济形势关联紧密,当经济走弱的时候,租金会相对走低。尽管从去年开始,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商业地产的租金却一路上涨。
今年8月,德勤发布的《中国零售力量2013》显示,去年商业地产租金平均增长率为3%至5%,黄金商圈的年均增幅达到10%。
在郭炜看来,很多门店关门,并非是因为客人变少了,而是因为租约到期。“你看我这个院子,10年前每个月顶多3000元,现在呢,按市场价3万元还不止。”
所以,租房合约到期后,许多餐馆面临的选择往往是搬家或关店。丽江庭院所在的胡同口曾经有一家叫做“黄记爆肚”的餐馆,是一家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字号,去年租约到期不得不关店,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超市。
经常拜访餐饮公司的饭统网总裁助理臧涛对此也深有感触,“平时大家对房租压力都避而谈,但一旦哪个老板感叹房租涨了,过不了几个月那个店就关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