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手机的面世,似乎让杨元庆和联想看到了一丝曙光。
9月6日,联想在北京举行Moto Z产品发布会,团队内部认为这款手机对标苹果7,因此两次更改发布会时间,最终定在苹果7发布的前两天。发布会快结束的时候,杨元庆小跑上台,他很激动,声音有些嘶哑,向台下高喊“Moto Z将会是Moto品牌走向复兴之路的开始”。
Moto Z发布之后,联想内部发起一个名为“罗拉快跑”的活动,包括杨元庆在内的16名高层每人组建一个500人的微信大群,每位群成员都有一个专属链接,每通过链接销售出一部Moto Z手机,联想员工就会得到一定的内部激励,每天按销售成绩给16位老板排名。
老板们为了凑齐500人的大群想尽了招数,“中午饭点,元庆会跑到员工中间推广Moto Z。”一位联想高层告诉记者,“还有高层会穿上古装,组织拉拉队扫楼招揽员工。”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管告诉《中国企业家》,杨元庆一个人卖出19套Moto Z套装产品。
到目前为止,联想尚未公布Moto Z在国内的销量,不过这款手机在海外的出货量令联想颇为振奋。据杨元庆公布的数字,售卖两三个月时间,Moto Z全球出货量突破100万台。而从全球激活量来看,目前Moto Z每周激活量上升至6万台。
100万台,对于一年手机出货量达数千万台的联想来说,只是个“小目标”而已,然而Moto Z对于联想,类似于MIX对于小米,都有打破外界刻板成见的意义。对于小米来说,那层成见是“小米只会造低档货”,而对于联想,外界的成见更加苛刻——“联想创新力不足,少有让人惊喜的产品”。
这种成见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连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这样非常低调、很少展露攻击性的业界达人,也在10月份的阿里巴巴Yun OS大会上,公开批评“联想没有创新动力”。
“他并不了解联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杨元庆除了指出对方的创新能力也不怎么样,国内互联网公司很多只是模式上的创新,而没有在技术层面创新之外,这一次终于有了具体的联想产品撑腰,“市场上有像Moto Z这样的产品吗?如果这还不叫创新,那什么叫创新?”
和杨元庆本人对Moto Z的高度评价有所出入的是,外界对于这款主打轻薄模块化设计、售价3999元的联想旗舰机褒贬不一,有评价说这是“未来手机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但不看好的声音也不少,“手机趋势是做集成,集成大电池、好音质、好的拍摄功能,但Moto Z显然是逆势而为。”国内一家渠道商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管Moto Z是否被高估,它总算是联想对长久以来外界批评的一次回应。过去几年中,产品力上的疲弱,让这个昔日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显得有些停滞不前。
2016年5月,联想公布2015年财报,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联想集团2015财年净亏损额为1.28亿美元,2014年同期为盈利8.29亿美元。移动业务方面,集团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跌13%至6600万台,2014财年的数字为7600万台,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联想股价跌幅达60%,12月8日联想股价4.78港币。
联想发布的2016年首季业绩(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显示,集团收入同比减少6%至101亿美元,毛利同比减少15%至15.1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1%至1.76亿美元,其中包括集团在本财季出售的一处北京房产,其带来的1.29亿美元收益被计入到营业利润中。
联想移动的颓势尤其明显。在国产手机转型之初,联想的牌面几乎是国内厂商中最好的。2010年,联想手机占市场份额仅为1%,但在2013年,其市场份额一度高达15%,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成为国内市场第二大手机厂商。彼时,小米还在互联网手机的模式中摸爬滚打,华为则处于转型阵痛期,试图在新的领域寻求一席之地,而联想已经提前抵达半山腰,是离成功最近的一名选手。
但是,没有如果。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联想中国区手机出货市场份额逐年下滑。2013年,联想中国区市场份额占比11.9%,排名第二;2014年排名下滑至第三,市场份额为11.2%,而在2015年,联想在中国区的排名首次跌出前五。
这种下滑在2016年并没有停止的迹象,陈旭东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联想移动业务在未来两年内不会盈利,并且在中国市场将大幅度削减出货量,尤其是中低端手机。
尽管杨元庆认为外界一直在误读联想,“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抓住联想的本质,没有抓住联想战略的重点。联想手机是一个全球性的业务,这个跟大多数的中国手机厂商都是不一样的。”但面对如此颓势,杨元庆自己,也对联想移动业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太慢了,在错失机会。”2015年中,在与联想移动业务管理团队内部沟通时,杨元庆批评刘军带领的移动业务几次错失时机。
同年6月3日,联想宣布重大人事调整,联想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军离职,由陈旭东接任。
如果将这个事件视作分水岭,此前联想还试图低调度过转型期,而在此之后,杨元庆对移动业务以及整个联想集团进行战略调整的想法已经浮出水面。他需要看到联想的变化和成效。
从组织到人事,从业务到产品线,杨元庆一直尝试通过调整来为联想谋取一条出路。
这种调整在这两年变得异常频繁。互联网品牌的独立和回归,移动业务重点从海外市场迁回国内,移动业务负责人一再更换,联想调整的步伐要比同体量的公司频繁很多。
最近一次调整是11月初,陈旭东将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全球服务业务,接替他的是原联想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乔健。
杨元庆在内部邮件中表示,“乔健最早就是做Marketing的负责人,同时也负责过人力资源,知道怎么去激励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让团队形成凝聚力。这对于联想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成功,将会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乔健接棒陈旭东管理中国手机业务,将借助她国际运营整合能力和营销推广经验,发挥全球协同效应,在中国市场聚焦资源持续发力,打赢这场手机攻坚战。”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杨元庆认为眼下正是联想移动的“最低点”,手机行业瞬息万变,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只要不死,或许就有绝境逢生的可能,这是联想能看到的机会。
Moto Z的创新和联想在海外市场的优异表现,给了他重振移动业务的信心。
在之前举行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杨元庆与雷军等人煮酒论英雄,发出了豪言壮语:争取联想、小米和华为三家将来成为全球前三名,到那时候,我们再比拼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
不仅是移动,在公开信中,杨元庆还公布了联想的“三波”策略:第一波,保持核心PC业务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第二波,拓展到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业务,希望能尽快成为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第三波,押注自然语言交互和人工智能,让联想的硬件设备更智能,顾客在买了联想设备后还与联想发生往来。总之,联想要从设备战略,转移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云”战略。
未来的蓝图画得非常美妙,但问题是,联想和杨元庆能像做PC业务那样,再一次取得成功吗?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富士通确认与联想PC合并 最快3月31之前完成
联想、华为、OPPO等大陆手机企业瞄准台湾中高端市场
魅族、联想等39批次手机上黑榜 传导骚扰等存问题
中兴联想之后 TCL手机也被曝换帅
三星PC业务不景气 估值8.5亿美元欲卖给联想
搜索更多: 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