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注册会计师向记者表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而上述资产评估报告,看上去似乎只是对实收资本进行评估,却将其他科目一一遗漏,存在明显的低评国有资产价值,然后低价入股,进而摊薄大股东权益的嫌疑。
对于2004年的审计报告,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巨额资本公积数字上,重重地画上了钩号。2005年4月,北京大学向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提交了一份报告,称将于次月在京举行的全国高校企业改制经验交流会上发言,请工商局协助予以变更登记。
就这样,一家2003年3月31日还只有1.5亿元净资产,两年后光留存利润就有8.5亿元,净资产更增长为2004年末的44亿元的企业,顺利地将留存利润转增为股本。
2002年末的20亿元净资产,和2003年3月评估的1.5亿元净资产,3个月之隔,十多亿之差,孰对孰错,谁能知晓?
谁在主导改制?
能让北京招润最终以250万元净资产“撬动”200亿元,非常人能为。谁有如此能力?
2000年6月,方正集团因人事问题出现困局,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受命担任方正集团董事长职位。其得力助手魏新被北大任命为副董事长,代行董事长职务。
2001年,因时任方正科技(600601.SH)总经理祝剑秋联合5名董事反对方正集团,魏新眼看方正科技控制权将要失去,遂紧急与其时的资本市场新贵张海和其盟友李友等人控制的凯地系联手阻击祝剑秋,并策划了著名的裕兴科技总裁祝维沙举牌方正科技事件。其后,李友因张海在收购健力宝等方面产生分歧而分道扬镳,遂归入方正集团麾下。
为策划方正集团改制,2003年6月,李友从方正集团下属公司方正科技被提拔为方正集团执行总裁。北京招润则被选中为管理层持股载体。
北京招润成立于2001年5月,起初由顾小玲出资800万元,叶军出资200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初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方正集团管理层为跟进祝维沙举牌,暗中收购方正科技二级市场股票而设立。
经过诸番股权变更,2005年,北京招润股东最终确定前文所述的魏新、李友、张兆东共同持股的股权结构。
而北京招润的历任高管,如周涛、卢旸、施倩、魏亚峰等人分别是魏新和李友的学生、同学或得力助手。
北京招润股东格局拉锯演变的同时,方正集团的改制也最终确立为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70%,北京招润持股30%。不过这一改制终局的确立,经历了一番痛苦拉锯。而李友等方正集团管理层为主要操作者。
之前曾有说法称,最初的改制,设计成四家民企利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利德科技”),上海圆融担保租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圆融”),深圳康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康隆”),成都市华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华鼎”),加上国企北大资产公司,再加管理层持股公司北京招润共同持股的4加2方案。
后因利德科技和上海圆融与李友等人的关联关系过于明显(如上海圆融历任董事长冯七评为李友同学、郭旭光为李友亲属、王超园为李友之妻),这两家公司退出参与改制的名单。
2003年12月,在利德科技和上海圆融退出后,方正集团确定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5250万元(35%),北京招润出资4500万元(30%),成都华鼎出资2700万元(18%),深圳康隆出资2550万元(17%)的架构,共计1.5亿元。该结构曾短暂出现在工商登记注册文件之中。而在一篇北大资产公司的署名文章《北京大学:深化改革迎接新挑战》中,这样描述了2003年北大方正集团的改制过程。文中称,深圳康隆和成都华鼎溢价6倍出资共计3.15亿元,而北京招润以不低于净资产价格出资,三家持股比例依然分别是17%、18%和30%。
由于深圳康隆与成都华鼎亦为李友的关联公司,这样的改制还是遭到了北大有关人士的反对。深圳康隆和成都华鼎最终也退出了参与改制的名单。其中深圳康隆于2004年4月在退出协议中明确,将所持有的17%的方正集团股权无偿转让给北大资产公司。但当初深圳康隆以什么资产出资、无偿退出背后有无协议安排,尚不得而知。
2002~2004年是改制关键年,方正集团年报及相关验资报告均改由北京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担纲。北京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及北京中润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为陈慧玲。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陈慧玲出任李友等人控制的中国高科(600730,股吧)独立董事。
根据2008年公开资料显示,陈慧玲曾供职于航空航天部第303所财务部、航空工业会计学会。
改制之后,李友及其同学余丽共同进入集团董事会。方正集团七个董事中,张兆东主要负责方正集团在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等业务,魏新则忙于高层事务。而李友与其大学同学余丽,一个把握战略,一个掌管财务,珠联璧合。
从2001年策划祝维沙举牌方正科技,时任银鸽投资(600069,股吧)副总裁的余丽拆借资金协助李友击退祝剑秋,到2003年方正集团攻城拔寨,收购武汉正信国有资产有限公司、入主西南合成(000788,股吧)、重组苏州钢铁集团、收购成都商行、岳阳商行(后两项以失败告终)、建立产业、金融、投资、软件四大控股集团,直至今年2月份收购中国高科(600730.SH)等一系列大手笔运作,背后均有余丽襄助。余丽现已兼任中国高科董事长。
2003至2004年,方正集团部分老臣陆续退出,李友带领的革新派更牢牢掌握了方正集团控制权。
2003年末,方正集团账面净资产较2002年翻倍,达到了40亿元。
与魏新和张海不同的是,李友的“同学+亲友后援团”极为强劲,这正是他得以实际控制方正集团及其庞杂的子子孙孙公司的原因。
收购大局甫定,李友的亲属和同学们,各得其所,各据其位。方中华和冯七评分掌IT、医药产业,余丽则控制财务系统、资金命脉及医疗产业和其他企业。(详见本报A14、A15版)。
不过这些同门有的违反了《公司法》,高管和监事一肩挑,如方中华,方正科技董事长,现为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监事;冯七评,江苏苏钢集团董事长,现任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监事。他们二人以方正集团高管之身兼任监事已长达5年。
滚雪球
记者查阅与方正集团有往来的企业,发现除深圳康隆、上海圆融、上海泰宝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海泰克贸易有限公司、利德科技等外,还有多家与之相关联的企业。这些企业,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层层围绕着这家名义上国有控股70%的方正集团。而在名校名企的声誉助力之下,巨额融资之门顺利开启。
2005年方正集团获得向银行间市场发债资格以来,陆续发行各种短、中期票据及企业债。截至2010年末,方正集团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他债券190亿元,其中企业债券10亿元,短期融资券160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2011年1月,方正集团又发行15亿元为期5年的中期票据。自获得银行间市场发行公司债的资格后,方正集团平均每年仅发债逾30亿元。除此之外,向集团内外部关联企业担保,2010年余额达96亿元。
2010年9月,方正集团还成立了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集中运作和融通集团内外资金,余丽任董事长。2010年末,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是母公司方正集团注册资金的两倍。方正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方正科技2010年度末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8300万元,也必须向集团的财务公司增资1.5亿元。
一些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亦扮演着融资平台的角色。如方正科技每三年即配股一次,自2003年至今,方正科技通过配股募集资金近24亿元,最近的一次配股是2010年7月,募资10.3亿元。而其每年末这一时点的货币资金,长期稳定在12亿至14亿元(最高时2010年末达到23亿元)。
2007年年中方正科技再次配股时,财务专业人士夏草曾撰文称,占净资产平均90%的货币资金放在账面不用,还动不动就配股,令人生疑。
通过配股、银行借贷、企业债等多种方式,方正集团像滚雪球一样,总资产规模越滚越大。但其经营状况又如何呢?根据2010年方正集团审计报告,该年末,方正集团净利润12.62亿元,而其财务费用即达到了7.8亿元。
方正集团近年来的盈利主要靠证券行业及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以2010年年报为例,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62亿元中,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值就达6个亿。除此之外,证券业务板块占据方正集团利润总额均高达60%以上,2008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