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媒体热炒后,南京的便利店市场开始回归常态,最新动态是有媒体曝出「罗森南京扩张疑似放缓,还有加盟商嫌不赚钱想退出」。
罗森中国方面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里有一些误解和沟通问题。但是采访中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截止8月20日,罗森便利店的数量为51家,接受媒体采访的便利店店主表示,目前日商稳定在6000多元。
相对于开业早期的「连创销售新高」,外资便利店进入南京的「蜜月期」过去后,现在的南京便利店市场开始回归「过日子」的阶段。6000多元的日商在国内便利店市场也属于平均水平。而媒体对比了南京罗森最初的发展计划后认为,南京罗森的开店速度不及预期。
南京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引人瞩目。不仅因为这一市场曾经「一支独大」,更因为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南京市场有不少典型性。比如,消费潜力巨大、存在城市改造红利、供应链相对独立、餐饮业态发达等等。
在最近一年的南京便利店市场观察中,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新进入者的表现,却忽略了原住民南京苏果便利店(包括「好的」)也在进行一场「南京保卫战」。
从现在的状况看,外资品牌的进入,丰富了南京消费者的选择,但苏果便利店一支独大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目前,苏果便利店(包括「好的」)一共在南京地区有500多家门店,仍旧是一家独大,将与其他品牌长期处在对峙局面,一大多小的现状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这种格局的稳定,有几方面原因:
① 苏果自身的积累和根基;
② 便利店行业本身需要深耕细作的「慢生意」属性;
③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外资便利店优势比较明显的鲜食能力,当进入南京这种典型的新一线城市时,仍旧受到了本地化供应链和本地消费文化的挑战。
鲜食一直是便利店的核心品类,这方面,外资便利店在研发能力上一直有比较优势。但是,便利店行业是典型的短半径供应链行业。当一家品牌进入新市场时,除了研发,供应链端的产能、配送能否跟上,仍旧是制约扩张速度的本质问题。外资便利店扩张速度开始放缓,也可以说是供应链能力与扩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此前有业内人士曾经表示过,中国一直没有全国意义上的连锁便利店,和供应链基础设施不完善关系很大。
另一方面,外资便利店是以引领者和颠覆者的形象进入南京,但是南京与上海相比,其文化氛围更加「中国」。这种近乎根深蒂固的本地化消费习惯,或许也是便利店行业在攻城略地向外扩张时都会碰到的问题。
因此,从供应链和消费文化两个视角,复盘一下本土企业苏果便利店的「南京保卫战」,或许对于整个行业不无裨益。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前十足便利店CEO刘忠建二度创业 10个月连开111家店 罗森扩张疑似放缓背后 资本浪潮退去便利店遇生存问题 群雄逐鹿武汉便利店:7TT将整体并入中百罗森 北京7-11全部接入美团 便利店的线上生意要怎么做? 全家便利店首次尝试多业态跨界合作 引入热门手游IP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