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便利店的生存逻辑
便利店从来都不是一个赚钱的生意。
以知名的便利店7-11(国外)、全家(国外)和红旗连锁(国内)为例,其平均净利润率不到3%。而对于全国大多数便利店来说,均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即便是对于7-11这样的便利店巨头,每家新店都经过了极为详细的测算和估计,每年仍有大量店铺关闭。
从投入的角度来看,加盟一家新的便利店动辄80万的投入,如果按1000万的年收入和2%的净利率来看,也需要4年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这还没有考虑到品牌方的毛利抽成(大于38%)。
便利店的单店盈利模型可以简化为“净利润=销售额×毛利率–经营成本”。单店销售额取决于客流量×客单价,影响因素是综合的,包括门店选址、商品和服务以及品牌等。
在毛利率方面,便利店提供即时便利性商品,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加上以食品为主的商品结构,整体毛利率高于其他业态。规模化采购、开发自有品牌和增加鲜食比重,是提升毛利率的主要手段。
单店经营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店面租金、人员工资、水电气费等相对固定的单店成本,基本取决于门店规模,且与销售额不相关。
第二部分是商品损耗、物流费用、广告宣传等,可以通过规模化连锁经营降低边际成本。
因此,便利店盈利的重点,在于提升单店销售额和毛利率,以降低单店固定成本的比重,并通过规模化连锁经营降低边际成本。
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便利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也没有独立的分析师,而是归入零售业并参照其估值模型,即以PE(市值对应利润的倍数)和PS(市值对应销售额的倍数)为主导的估值模型。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模型,服务同样的顾客群,便利店的估值则始终处于低位。便利店要选择最方便但也是最昂贵的店铺,为了提供方便,便利店的客单价大大低于大型超市。又因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人力配置也要数倍于大型超市。
从整个店面看,便利店最重要的成本投资是在后台;即包括IT、营销、高频度全温层物流设施、以及加工工厂和中央厨房等,这些投入都要远重于大型超市。
也有一些从业者指出,便利店的估值其实不是基于店铺和销售额的估值,而是基于用户价值的估值,与电信业,互联网业,零售金融业等以来用户的行业类似。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O2O平台的广泛应用,则让这一价值能够更快的体现出来。
便利店应该依靠高频的顾客接触和刚性需求来获取用户,然后逐步引入各种本地生活服务。最终或许可以凭借极低的推广成本和边际成本,挤出原有的业态存在,从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零售服务业。
从日本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便利店的定位就是小商圈、制造型连锁零售业。它们只服务于有限的商圈和用户;通过为用户精选高性比的商品和服务,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长期发掘固定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和终身价值,从而获得叠加收入。
未来便利店的生存逻辑,一定要是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创造价值。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刘强东:京东要开10000家便利店 缤果盒子前高管打造便利店新物种 “我家” 逆袭7-11? 武汉构建网络零售商业体系 小便利店有大未来 饿了么进军线下便利店 争夺阿里新零售话语权 王老吉与京东新通路合作 将入驻京东掌柜宝和京东便利店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