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屈臣氏
江湖就是这样,有坐上龙椅长期雄霸一方的霸主,就有试图不断扩张领土取而代之的大侠,针锋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相对,有些战争从企业创立,就点燃了导火线。
最近屈臣氏貌似不太好过,继以中国香港地区为大本营的市场,被“死对头”万宁超越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都试图蚕食其商业版图。
屈臣氏怎么了?这个凭借“健康与美丽”走入市场,耕耘数十载加冕“个人护理专家”的零售业巨头,遭到了本土企业、外来掘金者的疯狂围剿。
疯狂的背后,是以消费升级为主导,大健康产业吹响的一次集结号。万宁、丝芙兰、康是美、娇兰佳人……这些拥有高度发达商业基因、雄厚财力,以及纵横全球市场野心的后起之秀,怎会容忍万亿级市场的只手遮天。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昔日已远,剑拔弩张、短兵相接的战役已经到来。
王座从来不胜寒
2017年2月,赶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屈臣氏集团往大数据领域狠狠地砸了5.4亿港元。很明显,他们试图在科技领域抢滩登陆,至少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继续保住美妆零售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这种战略上的前瞻性,在屈臣氏过去的28年里常常见到。
1989年,屈臣氏甫一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个主打药店与化妆品店融合的舶来性模式,就被内地门槛极高的药品行业,甚至化妆品行业低看一眼。这个一身西方商业基因的“杂交”店,怎么可能与同仁堂、百雀羚等渠道稳固、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大佬平起平坐?
为了迅速切入内地,屈臣氏选择了18-35岁的女性作为目标消费者。同时,屈臣氏首创“个人护理专家”概念,希望通过精确瞄准这个年龄区间的女性,对个人护理和健康保健品的需求,打一场突围战。
第一招,屈臣氏主打“主题式商超”,试图强化其在美容、健康、保健领域的专业化和领导者地位,在屈臣氏销售的产品中,化妆品及护肤品占35%,个人护理品占30%,专注于个人护理和保健品经营。这一招,不仅与药店区分开,也与那些大而全的超市和小而精的便利店完全不一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屈臣氏模式”。
第二招,门店革命。屈臣氏以蓝、白色为基调,对店招、装修、货架、走廊等统一规划,同时,配合鲜明的产品区域划分,并用显眼的价格标识和类别主题,将屈臣氏与一般化妆品店的格局区别。
在这个基础上,屈臣氏深入市场调研,以确保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特别建立了“模拟店铺”,用于了解各分店的销售趋势和顾客需求,确定发展的产品种类。这包括统计出店铺内每月最热销的代理品牌商品,然后复制出与该热销代理商品近似的自有产品。也包括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推出具有特色的独家产品。
比如,屈臣氏针对不少女性消费者在穿高跟鞋被磨脚问题所困扰,而开发出脚掌贴、脚后跟贴,尽管这些小物件在很多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在业界打出了名气。
差异化、专业化的组合拳下,屈臣氏用20年时间在大陆站住脚跟,并在2008年,迎来了爆发的原点。
这一年,作为屈臣氏幕后的大佬李嘉诚,巧借金融危机,接连收购了英国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Savers、荷兰保健美容化妆品连锁集团Kruidvat、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俄罗斯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Spektr Group……增加了屈臣氏旗下的品牌数量。
自有品牌份额大幅地提升,为屈臣氏带来了不菲的毛利率。于是,屈臣氏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亚洲及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1 800个城市拥有20个零售品牌,超过11 000家店铺,其中,在内地有超过2 200家店铺,覆盖国内城市360个以上。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郑州华强广场将于9月23日开业 海底捞、屈臣氏等入驻 又投2亿建新厂 屈臣氏代工厂绵俪实力有多强? 屈臣氏中国市场业绩首降 遭遇滑铁卢后换帅 屈臣氏同店销售连续两年下滑 中国区换帅能否触底反弹? 屈臣氏中国换帅 一个时代终结 近年来业绩低迷 搜索更多: 屈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