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二、要约价:诱惑力几何?
在提交私有化计划后,万达商业提出要约价将不低于每股48港元,等同于IPO价格。
万达集团旗下《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在第一时间发布评论称“要约收购价选择当初的发行价尽显万达对港股投资者的诚意和感恩”。
两个月后,5月30日,万达公布具体私有化方案时,将要约价从48港元提高至每股52.8港元,要约价较IPO定价48港元上浮10%,较停牌时的38.8港元高出逾36% 且明确表明不会提高价格。
52.8港元,单从10%这一上浮幅度来看,这一价格可评之为合理,但并不可媲之慷慨。
合理,是以万达商业对于股价在上市后的低迷表现所展现的“慷慨”,因港股整体处于下行趋势,公司股价继续下跌几率风险高于上涨几率,上涨空间则更为逼仄。
同时,在宣布私有化之前,各证券分析师对其股价的预测价格平均值为55.45港元,比本次要约价对目标价仅有约5%的下折,与预期基本相符。其次,从行业层面看,以在港上市的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万科H、龙湖地产、恒大和碧桂园2015年市盈率均值为8.8倍,万达商业此次要约价格对应的估值倍数相较于上述几家房企溢价达到33%。
通常来说,为了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为了提升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港股退市公司的要约价格普遍溢价较高。
但是, 52.8港元较48港元的IPO价格计算, 溢价仅有10%,较3月30日38.8港元的停牌价格,溢价则达到36%。参考过去两年物美商业、长城科技、凯德商用、美即控股、湖南有色5家公司为例,溢价分别为90%、42.9%、23%、24.8%、68%, 。
通常来说,为了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为了提升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港股退市公司的要约价格普遍溢价较高,过往案例私有化要约价平均溢价水平为43%。显然,万达对此要约价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
疑问三、方式:为何选择要约收购而非协议安排?
在港交所上市公司完成私有化有两种方式,包括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通常来说,前者主要发生在目标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公司的控制权与股东分离的情况下;后者则多发生在目标公司股权比较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收购人可通过协议方式实现控制权的转让。
而具体到港股,这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股东大会批准及所需条件、是否需要经过法律程序、以及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等几个方面。两种方式中,审核机构和通过条件方面均不相同,其中协议安排审核需要通过由股东参与的法院会议和特别股东大会批准,审核更为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协议安排私有化的灵活性远不及要约收购。比如协议安排收购能否通过实际上是法院管理的过程,而要约收购则是收购方与股东间自由投票决定;在要约价格上,要约收购中收购方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更改收购建议,提高价格;在程序时间表上,要约收购也更具灵活性。
在万达商业目前的股权结构中,王健林持股7.1%,大连万达集团持股43.7%,王健林妻子林宁及其他高管占股5.25%,其他内资股东持股29.25%,H股股东持股14.4%。这意味着,万达商业的H股私有化只需收购H股股东所持有的14.4%股份。按照以往经典的私有化案例,万达商业H股私有化更适合协议收购。
而王健林为何选择要约收购?一个可以解释的原因是,万达具有足够的信心以及需要灵活的收购建议。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万达商业H股退市获股东大会批准 预计9月20日退市 大股东二股东保航 万达商业私有化方案获通过 万达商业再损大将 副总裁孙亚洲也要走? 万达商业机构股东顾问:建议接受私有化 退出投资好机会 万达商业称科威特投资局已同意私有化 持股7.42% 搜索更多: 万达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