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在一份统计数据中看到,这些年,宝洁中国市场的零售增长从2005年的接近35%下降至2013年的6%左右。其细分市场的竞争对手欧莱雅中国则连续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宝洁中国的情况,其实是其在全球面临的问题的缩影,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住根基,如何让那些重点品牌不再下滑。因此,砍掉小品牌断臂求生是必需手段,但不代表剥离掉的小品牌是效益不好或缺乏潜力”。一位本土日化企业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
他举例,曾经,华尔街对惠普的糟糕表现失去耐心,彼时,惠普每股收益仅为92美分,而对手正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迫于投资者的巨大压力,惠普决定甩开包袱,将惠普测试与测量业务拆分,重组业务部门。受此提振,惠普股票当天每股就上涨7美元。然而,在拆分之后,安捷伦公司就此诞生,目前发展速度更快,远超惠普,目前市值甚至超过惠普。
“我们在宝洁这起案例中学到的经验教训是,不该被过多的机会所干扰,而应该在所瞄准的重点品类市场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该位本土日化企业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宝洁能很好地发现社会与消费者趋势,但因为无法自我变革而丧失机会,在成熟饱和的市场遭遇激烈竞争,在新的市场缺失。
“另外,宝洁在重视消费者,了解产品趋势方面有优势,但因为流程冗长,且需要考虑现有生意来源,结果错失良机,比如汰渍洗衣液业务遭遇本土品牌痛击”。他表示。比如,宝洁曾经尝试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护肤品牌“东方季道”,但由于缺乏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系统的本地化产品推广机制,并未取得期望的成功。
在该位人士看来,“宝洁需要通过聚焦资源来解决两个根本问题:过度的依赖美国和西欧发达市场,以及产品组合老化且不能满足本地化需求”。财报数据显示,宝洁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业务占比仅37%,远低于竞争对手,而联合利华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占比达到55%,预计在5年内提升到70% 。
此外,宝洁仍依靠全球统一的产品创新体制,缺乏有效率的本地化研发机制,尤其在个人护理领域。财报显示,其研发费用占比从1999年的4.5%,下降到2013年的2.4%。
尽管现在还无法对宝洁的瘦身调整作出评估,宝洁似乎已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我们本可以,也应该做到更好”,Lafley说。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晓晓)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激进宝洁 自负致命 宝洁总裁施文圣:已实现中国梦 继续大力投资中国 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离职 将加盟箭牌中国 宝洁中国经历失落五年 渠道之变恐是最大变数 宝洁瘦身洗发水市场份额降至5成 三大梯队一览 搜索更多: 宝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