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中国市场将成为麦当劳全球第一大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人才储备很可能会决定麦当劳亚洲及全球市场的未来发展。大三学生林慧蓉第一次落地美国,在芝加哥下了汽车后,她看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后来,这里就成了她职业生涯的起点。
红商网讯: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人才储备可能决定着麦当劳亚洲以及全球市场的未来。
大三学生林慧蓉第一次落地美国,在芝加哥下了汽车,她看到一家麦当劳餐厅。这里后来成为她职业生涯的起点。
那是1991年,即将升任台湾一家麦当劳餐厅总经理的林慧蓉,到美国参加任职前必经的AOC课程培训。彼时,这家洋快餐连锁品牌在台湾不超过30家店,进入中国内地不到一年,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过它。
林慧蓉和她的伙伴们在一个下雪的冬夜抵达美国,麦当劳总部派出了一辆大巴车和一个翻译把她们接走了。到达目的地后,室内的温暖与室外的雪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25年后,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前夕,林慧蓉带着麦当劳中国的23名员工来到当年她参加培训的地方。附近的湖里,几只黑天鹅在休憩,还是老样子。
如今,林慧蓉已是麦当劳首席人员官兼中国副总裁。她的主要工作是为这家公司招聘员工,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也为这家公司寻找未来的接班人。
麦当劳计划今年在中国招聘7万人—一个参考数据是这家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员工总数为10万。这并不意味着其员工数将达到17万,餐饮行业居高不下的人才流失率不足为奇。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家在华跨国公司很可能是许多年轻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棒。它将从这7万人中甄选储备人才,这个举动决定着它的未来。
洋快餐连锁保持着和中国经济同样的发展节奏,同时也刺激着本土快餐品牌的生长。像林慧蓉这样,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超过25年,做的仍是人生第一份工作的人,现今并不多见,能在餐饮行业沉淀下来的人才同样稀缺。新一轮的扩张仍在继续,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
麦当劳正在加速对中国市场的布局。2014年4月,这家公司宣布了中国市场的扩张计划—新开300家门店。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在23年里,它用18年完成了第1000家店的开设。而另一个千店的扩张,却是在此后5年内完成的。
仅2013年,麦当劳新开275家店,刷新了它在中国新开店数的纪录。
洋快餐连锁在中国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任何竞争对手的稍微喘息,都会给对方提供超越的可能性。麦当劳的竞争对手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已突破4600家,麦当劳的门店数尚不及后者一半。但麦当劳却在肯德基受“速成鸡”影响而波及在华业绩时,找到了机会。
一个明显表现是,这家公司开始重提家庭市场—过去几年,它在年轻人身上倾注了更多市场策略,而家庭市场正是肯德基此前投入更多资源所力争的。中国是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现在已经是麦当劳全球第三大市场,未来会成为第一大市场,我们有这个梦想。”林慧蓉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问题在于,麦当劳需要找到更多的人才来支持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麦当劳已经提前3年做好了中国市场的人才规划。那些最早加入麦当劳中国的“创业者”,支撑起这家公司更大的扩张野心。
第一批麦当劳中国的管理层来自台湾或其他亚洲地区,林慧蓉便是其中之一。
1988年,林慧蓉正在台湾念大学,她的人生目标是去美国留学。当时,一张美国大学毕业证,及一段美国公司的工作经历,对亚洲学生诱惑颇多。这成为了林慧蓉去麦当劳打工的动力。
排在长长的面试队伍中,她和其他人一样非常紧张,直到面试官叫她“慧蓉”时,这种情绪才逐渐舒缓—在1980年代,是特别亲切的人之间才有的称呼。
加入麦当劳,林慧蓉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获得在一家美国公司的职业履历。令她没想到的是,在这家公司的第一份工作,她做了这么久。
林慧蓉是在大三升大四时决定去麦当劳打工的,毕业时,那家餐厅的总经理表达了对她的认可并希望她可以留在麦当劳工作。几天后,台湾的市场总经理找她面谈,并告知公司将帮助她成为一名餐厅总经理。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受商圈改造影响 常州首家麦当劳餐厅13日起停业
他山之石:从麦当劳的发展看人才复制的模式
山东招远惨案追踪:案发麦当劳餐厅已经恢复营业
山东招远惨案商业余波:麦当劳临法律公关双重压力
招远麦当劳昨再次暂停营业 多位市民自发祭奠
搜索更多: 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