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此情况,保守的宝洁在创新上并没有多少力度。资料显示,最近5年,宝洁在中国市场上先后推出的新品只有6种。但宝洁也并非没有创新的想法,至少在电子商务上,宝洁曾一度让人眼前一亮。
从2013年圣诞节到2014年春节,宝洁在广州白云机场(6.87, -0.03, -0.43%)进行了一场实验,针对候机人群,宝洁推出“机场概念店”,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及购买冲动。同时,宝洁还与电商平台1号店合作,在概念店内推出的“虚拟货架”,消费者可在体验后,直接扫描产品墙上图片中的二维码,通过手机即可登录1号店下单。
这与将线上流量导入线下的O2O理念正好相反,亦被誉为是宝洁的反向O2O尝试。但这个很有精准投放理念的电子商务销售闭环尝试和创新,也仅仅只是一个实验性质的活动秀,很快就结束了。宝洁依然没有在电子商务领域打开渠道的具体行动时间表。
品牌上的保守主义,已经让宝洁失分不少,而缺少更多渠道拓展,仅仅延续当年进入市场的策略,求稳发展,显然也不符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宝洁的销售路线由此变得更加功利化。
4月23日宝洁财务总监乔恩•米勒表示,该公司将大举转战国外市场,目标投向新兴国家市场如委内瑞拉、阿根廷以及乌克兰。
很显然,其在现有品牌群和已开发市场中难以寸进的情况下,寻找新的消费市场,让产品重新走一次当年在中国市场上演过的普及秀,成为一个没有办法的选择。只是这些想要进军的国家大多政局动荡,失败危险系数极大。
但宝洁依然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刻。尽管整体上,它的保守主义使得其只能用壮士断腕的方式裁员和出售,创新被局限在众多既有品牌之中,而不是诞生新的针对细分市场的全新品牌。在电子商务等新渠道上依然畏首畏尾,使得其不得不谋求在不太靠谱的市场上去开发新领地。
古语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宝洁还没死,至少在低端市场。宝洁庞大的品牌群和早已深入人心的低价形象,还有它“功效合一”的实惠形象,依然极受欢迎,或许这就是宝洁继续生存下去的超长的尾巴。
点评:
宝洁还没想好怎么走
■文/许 正,原GE中国副总裁,直方大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
面对产品利润下降,行动迟缓,品牌认知分散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当年曾经帮助宝洁力挽狂澜的前CEO雷富礼在迟暮之年也被请了回来。对雷富礼来讲,他的战略意图也似乎很明显,那就是再次瘦身、消肿,让过于臃肿庞大的宝洁重新回到主营业务上。
对于处于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来讲,围绕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是每一个企业进行周期式转型的主旋律。出售资产、大规模裁员,通常是提升效率的短期之举,当然对于百年宝洁来说,它的自身效率优化还是否有空间,宝洁人自己最清楚。
但是,面临快速的市场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兴起带来的新的转型挑战,宝洁公司面临的麻烦可能与十几年前又有了很大不同。
首先,宝洁在过去十几年中所进行的“品牌线延伸”似乎走得过了头。宝洁旗下的300多个品牌,为了获得持续的经营增长,很多子品牌进入到了多个细分市场中。
这似乎也是日化产品的一个品牌发展定律,为了迎合消费者,品牌不断细分。过度细分的品牌又稀释了品牌的定位效应。在这样一个日趋多样化的品牌定位和混乱当中,宝洁何去何从,这是它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互联网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巨大改变。
日化产品过去依靠广告重金打造的强势品牌占据市场的方式,在今天互联网分割消费群体的时代,其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众消费者所构成的长尾市场给很多中小品牌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些品牌所利用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使得消费群体可以有机会快速接触到这些过去没有资金投放广告的中小品牌,从而极大分割了主导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不过宝洁似乎并没有想好该如何在他们过去不熟悉的互联网领域进行营销的创新和发力。未来的互联网营销趋势和宝洁的犹豫不定,这一正一反又构成了它的第二个挑战。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宝洁老矣,尚能“返”否
在华不同发展路径 宝洁加紧瘦身联合利华忙扩张
联合利华“接棒”宝洁欧莱雅 一季度销售再跌6.3%
宝洁出售旗下业务 传统日化迎来“黄昏”时刻
宝洁第三财季营收下降 净利增幅放缓
搜索更多: 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