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现代企业制度逼进
红豆最广为人知的是其独自探索出来的“四制联动”机制,除上述的内部股份制外,还有内部市场制、母子公司制和效益承包制,红豆人认为这是红豆现代管理制度的雏形。
以内部市场制为例,红豆人对此形象的说法是,“走出车间就是国内市场,走出厂门就是国际市场”。这一竞争机制最成功的案例发生在红豆摩托车厂和轮胎厂之间。1995年为避免单一行业的风险,红豆兼并了上海申达摩托车厂,为给摩托车配套红豆又进军了轮胎行业,根据该竞争机制,集团的厂有权选用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而红豆配套厂的轮胎,没有被集团摩托车选用,这种“倒逼机制”使得轮胎厂下大力气,降低成本,提高质量,1998年红豆摩托车轮胎坐上了国内头把交椅。
改制后的红豆,在实践中又逐步探索出了“两权分离,三权制衡”的管理模式。两权分离就是实行董事会的所有权和总经理的经营权彻底分离,保证总经理独立行使经营管理权;三权制衡就是董事会的所有权、总经理的经营权、监事会的监督权三者相互制约和监督。
2001年1月8日,红豆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红豆开始与国际管理规则接轨。
周海江有个经典的言论,他认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现代企业,除了健全体制、机制,还要看企业的关键岗位是如何取得的,如果是靠制度取得的,这个企业现代化程度就高,反之就低。
2004年9月15日,周海江当选为红豆集团新一任总裁。周海江是总裁周耀庭的儿子,更为凑巧的是,红豆最早是由两个弹棉胎的老人合作发展起来,其中一个就是周海江的爷爷。有的人就说周海江是周家的人,总裁的位置自然而然就传给他。
王竹倩认为,这只是一个结果,其过程与红豆的用人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当时把高层的21个人作为总裁候选人,他们都是子公司的总经理,集团的副总经理或部门负责人,由50名大股东,进行三轮选拔。王竹倩告诉《法人》,对红豆来说,股东投票选举自己的当家人是最重要的,因为你有钱在公司,一定会对自己的股份负责任。第一轮选出四个候选人,第二轮从四个候选人选两个,最后一轮,从两个人中选一个,50个人投票,周总得了49票。
周海江当选后说:“我很高兴我当选,我更高兴我通过这种方式当选。”这句话王竹倩至今记忆犹新,她认为这句话不只代表周海江个人的观念,而是代表整个红豆的观念。
周海江就任红豆集团总裁,标志着红豆向现代企业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一半是文化,一半是技术
从一定意义上说,红豆的成功就是品牌营销的成功。周海江说,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另一半是技术。正是这种认识让红豆在各种逆境中乘风破浪,独树一帜。
周海江告诉《法人》记者,红豆是一家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企业,目前逐步迎来高成本时代,可以说,我们纺织服装行业是这一轮宏观调控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据红豆内刊报道,2007年中国三分之二的服装企业利润仅为0.7%,另外三分之一的平均利润却达到了8.4%,而到了08年第一季度,这三分之二的利润只有-0.6%,另外三分之一的利润进一步增长,达到8.7%。
这两种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品牌战略的两翼:一半文化,一半技术。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红豆形象男装作为红豆服装的排头兵先行展开了商业模式转型,将批发渠道改造成专卖店体系,相比批发渠道,专卖店体系具有市场覆盖面广,产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品牌特性强等特性。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ink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