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提“预制”就急眼的顾客
和“被迫澄清”的餐厅老板
为啥餐厅们纷纷举起反对预制的大旗?
归根结底,预制菜总是“激怒”顾客,餐厅也挺怕。
过去的一年,是预制菜不平凡的一年,多个热搜事件,将“预制”架在火上烤,也成为了年度烫嘴话题。比如“6000元一桌的婚宴里七成是预制菜”、“袁记云饺被曝是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
“快餐坪效之王”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说自己坚决不用预制菜的时候,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网友冒出来“打假”,甚至寻找出一系列的“佐证”,比如“亲眼看见厨师撕开包装解冻”等。
类似的争议似乎从没停息过,而争议的根源在于——顾客端和餐厅端,对于预制的定义、理解不太一样。顾客高喊着“拒绝预制菜”,其实更多想表达的是拒绝“料理包”预制菜,拒绝科技与狠活;但广义的预制菜,是“半成品”,包括一些日配的净菜、半加工菜,底层逻辑是“最大程度保留新鲜度”,同时提高效率,也提高食安标准。
比如南城香,不用预制菜是因为采用了“供应链鲜配模式”,新鲜食材在其中央厨房内进行加工,再依托冷链物流,将产品统一“鲜配”到门店。这种模式,既保留了食材本身的“新鲜”,同时极大地实现了降本增效。根据汪国玉的透露,在不涨价的前提下,南城香的食材成本已经降到27%左右,甚至可能还会继续降低。
围绕“预制”,做餐饮的B端市场是接受的,毕竟,想要实现规模化扩张,对标麦肯跑出体量,沉溺于“现做”的情怀中很难真正突围。但对于C端消费者,价格(预制菜凭啥卖的贵)、品质(科技与狠活)以及对预制的理解偏差,都给了其反对的理由。
老板们心里门儿清:无预制,不经营。预制不等于预制菜,而预制菜也不等于料理包。
毕竟,非要深究,餐厅赠送的小咸菜还是“预制”的呢。
对此,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坦言:餐厅撇开预制菜,是一个伪概念,餐厅抵制不了预制,而且,未来预制菜一定会在餐饮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餐饮发展的长远来看,预制菜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会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