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余热刚刚退去,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就席卷而来。
国际市场需求疲软,镶嵌在南方珠江海岸边众多大大小小的企业,正愁如何才能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环境下,找到新的致富之道。
同年4月,阿里在淘宝网的基础上成立B2C品牌淘宝商城(现天猫商城)。外贸生意虽然不景气,但国内电商生意却有爆发之势。
2009年,彼时兼任淘宝网首席运营官、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想到,为何不在由秋入冬采办时节,也就是11月份“让消费者每年好好玩一次” ?
属于中国消费者的“黑色星期五”——“双11”就此诞生。
当时“双11”被戏称“光棍节”,一度成为单身族们花钱买安慰的好借口,后来上亿人借机集体“发泄”,疯狂买买买。
每年蹭蹭蹭上涨的“双11”销售额,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背后的互联网技术、生产、营销、物流、金融、客服等从业人员都做足了准备,才让消费者在“双11”有越来越流畅的购买体验。
-1-
互联网技术
每年“双11”大考的背后,都记录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变迁。
“双11”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是一次年度购物狂欢。可对程序员而言,完全就是一场职业生涯的考验。
这场作业所需的大规模协同,不亚于大运河、万里长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
毕竟在2009年,“双11”的订单创建的单笔峰值是400笔/秒,到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2.5万笔/秒。随着数据访问量和需求的爆炸式增加,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也被彻底改变。
第一年“双11”还只是一次比较普通的促销活动。到了第二年,涌入淘宝的访客流量大大超过预期。
网络访问流量超出淘宝服务器的承载极限后,就出现用户登录不了淘宝账户,以及打不开淘宝商品页面等问题。
阿里不得不把2008年提出的“去IOE”赶紧提上日程。
使用开源软件基础开发的系统,去代替商业数据库Oracle、IBM小型机和EMC高端存储,由此进入开源数据库时代。
从2010年~2013年的“双11”,阿里几乎所有的工程师、程序员都被调用起来不停地补各种系统Bug,疲于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比如“超卖”等。
到了2013年的“双11”只能说是有惊无险,经过前期多次预测、检验、准备,到了零点的时候,成功率刚好满足期望,系统容量和峰值差不多吻合,用户体验刚刚好。
到了2014年,支持“双11”的IT系统开始稳定下来,用户体验也基本没什么问题。
2015年,整个“双11”会场的页面,增加了个性化的功能,也就是根据用户购购买习惯进行推个性化荐,让移动端的点击和购买率大大提高。
整个“双11”的数据量又达到了新的峰值。此时,全面上云的规划已经迫在眉睫了。
2016年的“双11”基本实现50%的云化,能够支持用户边看直播边参与抽奖和互动游戏。
直到去年,“双11”之战对于阿里的程序员来说,终于不再是徒手肉搏。这个巨大规模性的购物工程改造计划,基本已经完成人机系统协同作战的进化。
直观来说,需要维护IT运维的人员开始缩减,程序员不用时刻盯着电脑修改Bug了,累了可以聊会儿天、躺着歇会儿,相当惬意。
-2-
制 造
今年云栖大会上,马云可能戳痛了整个制造业,他说“未来15年,传统制造业会哭天抢地。”
“新制造”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新制造的概念源起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三位大学教授首次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后来逐渐成为热议话题。
在德国,工业革命是这样划分的:
第一次,机械化。从18世纪末开始,蒸汽机逐步取代人力。
第二次,流水线生产。比如始于1913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线制造汽车,规格化生产,成本大大下降,同时也大大地放弃了个性化。
第三次,自动化。始于1974年,在德国的一个小企业(Klaschka GmbH)中研发出了由集成电路制成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目标则是工厂智能化Intelligente Fabrik(Smart Factory)。它的核心是让网络技术进入制造业,来应对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紧缺、老龄化、全球化等问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使用CPS(Cyber-Physical System),网络实体融合控制系统,也被称为“人机物融合系统”,将各种传感器、控制电脑、执行器以及网络组合,来把分散的设备,通过网络的形式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使人地控制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延伸,本质上就是人、机、物的融合。
马云所说的新制造也是如此,但他更强调背后推动的是新的消费关系: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生产什么。这样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中间的分销商环节将大大减少,传统狭长的供应链变成逆向的、扁平的新供应链。
阿里提出的实现智能制造三个节点便是:工厂智能化改造、工厂与供应链的智联、制造与消费端的打通。今年阿里有个小目标,那就是计划本财年内改造200家数字化工厂。
根据前不久的消息,为了助力“双11”,已经有20家“淘工厂”完成了改造。可以把“淘工厂”看成一个工厂和商家之间的“滴滴”,聚合了阿里庞大的生态体系、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友商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智能化的物联网设备,将车间和生产线连通联网,生产过程与需求信息,实时动态同步数据,及时同步各方。
改造后的每家工厂,将每天超过1亿次扫描变成可量化数据上云,在线上打造出一个“数字孪生工厂”。
“淘工厂”的数字化改造成本投入小,却能实现排产提升6%、交付周期缩短10%的效益。
数字化工厂的改造将成为接下来几年的“主旋律”,背后对数据的理解尤其重要,将海量数据提炼出价值,才能帮助工厂预测订单,及时调成生产流程。
卖得好、需求多就多生产;卖不好,需求少就少生产,最终实现柔性化生产。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互联网公司备战双11: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背后角力
家电黑科技惊现《220V带电新人类》节目,京东电器双11预热突出重围
成都生鲜电商激战双11 盒马、苏鲜生、7FRESH等纷纷入局
印度版“双11”电商市场销售额增至30亿美元
双11第十年:被抛弃的90后和新上位的95后
搜索更多: 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