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博弈
人多意味着社区整体素质的下降,庸俗与无聊是一个内容社区的慢性毒药。大量新用户涌入,会提高社区知名度,同时降低社区内容质量。优秀的社区运营者需要避免与核心用户发生冲突,营造良好氛围。
在虎扑完成“从0到1”的用户积累过程中,创始团队借鉴了马化腾早年的方法:注册了很多马甲,扮演不同身份参与论坛聊天。从那时起,他们就很注意保证论坛内容质量,对很多言之无物的讨论帖进行人工删除。但后期虎扑上线“步行街”这个纯闲聊版块后,还是引发过很多资深用户对社区内容“水化”的担心。
知乎上线时间:2010年12月;最新融资情况:2018年融资2.7亿美元。
知乎最早采用的是邀请注册制,早期用户大多来自于互联网科技以及创投圈。周源经常与平台上的意见领袖互动,维护社区氛围。甘剑平工作比较忙,平时很少上知乎,但只要在上面发一个东西,周源马上就会点赞并转发。
甘剑平认为,大家现在都说“得小镇青年者得天下”,但人往高处走,永远向往更好的产品、服务和知识,而不是降低品位,“我相信知乎用户总体的学历、知识面等,应该远远优过今日头条。”
周源懂技术和运营,重视用户体验,注意维持社区调性,想让知乎删帖或发帖都很难,这曾经被投资人看作知乎团队的重要优势。
不过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过程中,大部分资深用户都对知乎表达了不满,意见集中于使用体验的明显下降,原因就是过多广告的强行插入。很多广告与内容的相关性不强,也没有做太多审核筛选,用户经常被不符合知乎调性的广告刷屏。
一位知名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知乎不应该用信息流广告,对社区内容和氛围破坏性很强。但其实知乎早已不是那个小众精英社区,它签下小鲜肉做代言,买下世界杯时段播放洗脑广告,都是为了向大众社区转型。
同时,这两年知乎一直在做知识付费,也能从客观上降低广告肆虐对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知乎大学已提供超过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付费人次达到600万,数据表现尚可,但收入跟广告相比仍然很少。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知乎用户都要继续忍受这个曾经单纯的知识社区,变得不那么纯粹。
知乎的反面案例是豆瓣,在商业化和用户面前豆瓣一直选择后者。一位投资人在采访中聊到豆瓣时感慨说,“猫眼都要上市了,这不应该是豆瓣电影做的事儿吗?多可惜。”
一位娱乐圈资深从业者告诉《中国企业家》,娱乐公司惯用的商业合作方式,在猫眼和微博上都畅行无阻,唯独在豆瓣那里吃到了闭门羹,能撬动豆瓣电影的商业案例少之又少。“你知道圈内有多少公司和明星恨豆瓣吗?去看看《爱情公寓》的打分吧。”
不过2017年夏天,豆瓣CEO阿北(杨勃)发出内部信表示豆瓣要进行调整,他为只是付费项目的“豆瓣时间”确立了营收目标,关闭部分营收规模较小的业务板块,“豆瓣现在进入一个务实的阶段”。
豆瓣上线时间:2006年1月;最新融资情况:2011年,融资5000万美元。
在平衡商业化与内容质量的同时,社区还面临BAT巨头的重金入场。
阿里巴巴曾在2016年亲手封杀美丽说和蘑菇街,2018年又在小红书身上投下重注,更像是利用投资进行纠错。
社区的价值正被阿里重新评估,这也是淘宝大力发展社区和内容的前提。刺激存量用户的活跃度,提升用户黏性,吸引更多新用户进入淘宝,这些诉求都可以依靠优质社区来完成。
巨头收编的故事,在小红书这里非常特殊。小红书的前一轮投资方包含腾讯,已经被很多人看作进入腾讯阵营。但在最新一轮融资中,领投方变成了阿里巴巴。
腾讯战略投资部在近一年多时间里,大多数强烈看好的项目都追求领投甚至独投,比如拼多多就一路追至上市,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在小红书这个案子上腾讯收缩投资力度,让阿里高调介入,耐人寻味。
巨头的介入,有时会牺牲社区文化,大众点评就是最近的例子。
一直以来,大众点评(以下简称“点评”)都被很多用户看作搜索店铺和查看评价的工具类软件。而工具类产品拥有天然的缺陷,比如低频、用户黏度低、用完就走、付费意愿弱等,所以故事基本不性感。即使是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的美图秀秀,也找不到理想变现方式,商业模式天花板明显。
美团当然不能接受点评只是工具类应用。点评作为美团到店业务的核心,是美团的新增流量入口,肩负着提升活跃用户数据的重任。众所周知,抢夺用户时间最有效的是社交和内容。长期以来点评积累了大量UGC内容,具备社区属性,氛围也不错。
年初邀请明星网红入驻,随后借鉴抖音和小红书加入短视频和信息流功能,都可以看作点评强化社区属性、弱化工具属性的尝试。然而老用户并不买账,他们不习惯那个简单好用的点评变成千篇一律的随大流产品,开始用脚投票。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点评活跃用户数从2018年3月的2613万下滑到6月的2479万,单季度降低134万。
重压之下,点评的动作开始变形。7月份,点评先是强行导入用户微信关系链,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引发大规模抗议,而后又因为设置虚假账号从小红书抄袭搬运原创内容,遭遇小红书和用户公开质疑。最终的结果是,点评在一个月时间内两次公开道歉。
这意味着巨头的社区梦实现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最新的失败案例来自今日头条。
2016年今日头条推出问答社区,目标直指知乎。2017年社区改名“悟空问答”,上线独立APP并投入重金与知乎争夺大V用户,每月花在签约上的成本超过1000万元。今日头条还宣称2018年将投入10亿元做悟空问答,其中5亿元用来签约答主。
不过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知乎的MAU超过3000万,而悟空问答只有80万左右,经过两年发展,双方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根据界面的报道,7月初悟空问答被并入其他部门,团队一百多人已经转岗,这意味着张一鸣基本放弃问答社区。
虽然尝试会失败,但后来者源源不断。
“这是一个很大的赛道,这个领域创业虽然不容易成功,可一旦跑出来,就会成为非常大的公司。”周炜说。
来源: 铅笔道-崔鹏 马吉英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社区团购为什么会迅速窜火?
社区团购为什么迅速窜火?优势是什么?
五环外的社区团购:瞄准县域团购 日订单1万
再现社区团购 下一个“拼多多”会诞生吗?
无人货架落幕后 “社区团购”开始新一轮跑马圈地
搜索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