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咖啡市场核心战
面对未来纷繁多变的市场环境,品途智库认为未来咖啡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聚焦于几大核心能力之战:
1、流量入口之战
从总体判断,线下门店、互联网、办公室、便利店、商超、餐饮、书店等基于咖啡消费场景的流量入口已基本饱和。
首先,来看线下门店,2018年5月,星巴克发布了中国市场提速计划,计划到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数量预计达到6000家,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中国市场总营收相对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大力投入布局,将会加速对区域市场核心位置门店资源的抢夺,从而拉升成本,对于小资本玩家而言,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其次,来看互联网层面,瑞幸咖啡依托互联网,基于用户大数据与“简单粗暴”的获客方法,引爆裂变式社群营销。
Luckin coffee拥有天生的数字化基因,构建自有的DMP系统,通过多标签分析和管理用户行为,同时基于APP,瑞幸咖啡的营销方式可更加的多样和灵活,每个用户的分享都成为自动和自发的新流量来源,从而实现流量和用户的快速引爆。
瑞幸咖啡其本质是互联网+咖啡门店模式,其核心是流量之战,其结果是抢夺了超大一线成熟的咖啡用户的需求和流量。从品牌咖啡APP下载量看,瑞幸咖啡以不到半年的时间达到星巴克十分之一,大幅超越传统老牌咖啡品牌。
再次,看便利店的咖啡生意,便利店的咖啡销售自成体系,台湾7-ELEVEn的咖啡销售量相当于大陆星巴克的三分之一。
由于便利店的餐食体系与消费消费场景切合度高,且便利店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广,一方面可满足办公室白领对于品质咖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满足高节奏工作生活对于便捷性的要求。
但7-ELEVEn花了近10年去培养便利店的用户咖啡消费习惯,受限于中国便利店的发展,未来便利店咖啡消费仍需要漫长的培育期。
接下来,来看咖啡+商超、咖啡+书店、咖啡+服饰等基于各种消费场景的咖啡消费模式。
从本质而言,咖啡是对所结合业态的补充和完善,以及分摊降低运营成本的工具,且消费群体较为小众,尚不足构成推动咖啡消费成长的驱动力。
最后,看无人咖啡机市场,2017年,在新零售概念的助推下,无人零售成为发展热点,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无人咖啡机等纷涌而出,我们认为无人咖啡机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技术成熟度和模式商业化仍有较长周期。
2、供应链之战
作为消费零售企业,供应链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供应链是门店快速扩展及优化成本效率核心环节。
以星巴克中国市场为例,在供应链上游,星巴克引进咖啡品种,2012年与云南省农科院和普洱市政府合作,在云南建立了全球第6个,亚洲第1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不仅为当地农民种植咖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生产优质的咖啡豆,同时强化中国本土的咖啡豆供应链管理,从产品源头把控质量和生长情况。
在供应链下游,2018年,星巴克与雀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雀巢将负责星巴克含Starbucks, Seattle’s Best Coffee, Starbucks Reserve, Teavana, Starbucks VIA 和Torrefazione Italia等的包装咖啡和包装茶的全球销售及分销权利。
依托于雀巢成熟市场渠道,星巴克一方面可强化渠道下沉能力,形成与品牌门店的相互补充;另一方面,率先抢占目前市场消费者心智,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3、连锁管理能力之战
星巴克在中国以平均15小时开一家店的速度扩张,瑞幸咖啡以平均一天开3家新店的速度进行布局,快速扩张的背后,一方面是资本的支持,另一方面则对其连锁管理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以上岛咖啡为例,作为曾经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上岛咖啡门店依托连锁加盟模式,门店一度扩展到3000多家,但是目前萎缩到500多家,早早退出了一线咖啡品牌的竞争。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上岛咖啡在收取加盟费用之后,对门店采取放养制度,缺乏有效的后续服务支撑,导致加盟门店的盈利能力弱,甚至大幅度亏损。同时,上岛咖啡缺少品牌管理标准,各加盟商自由发挥,并未形成品牌合理,品牌形象整体下滑。
又如,韩国咖啡品牌咖啡陪你,2012年,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依靠“加盟+直营+合作经营”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场。“来者不拒”的加盟方针,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为经营埋下了隐患。
2015年,咖啡陪你总部经营管控不利,不断爆出欠薪、加盟商追债等消息,导致终端门店大面积倒闭。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茶饮不如咖啡受欢迎 星巴克要在超市卖Teavana茶包了
印尼咖啡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餐饮周报:瑞幸咖啡总部进厦门 星巴克美国明年关店150家
从3000多家门店到一无所有,上岛咖啡经历了什么?
GREYBOX要做世界精品咖啡第一 将在中国开30-50家店
搜索更多: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