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市场的腾飞凭什么
现实是最好的参照,也是出发的原点,在有效消费人口、消费单价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一线城市咖啡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什么能支撑起中国咖啡市场从千亿到万亿的腾飞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二三线市场的咖啡消费潜力巨大,在整体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市场爆发也指日可待,拼多多不就是下线消费市场的榜样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咖啡消费的理念是否被认同;二是咖啡消费的基础是否具备?
咖啡消费理念的认同,任重而道远
从咖啡消费理念的角度来看咖啡消费在中国的演进,众所周知,中国是以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国家,苦涩的咖啡对中国人的吸引力远低于欧美等国消费者。
目前,中国咖啡消费整体是被两大品牌所教育和影响,一个是雀巢,另一个是星巴克。
咖啡在初入中国市场时,价格相对较高,当时一杯雀巢咖啡价值20多元,而当时大学教授一个月的工资大约200元,在人们眼中,咖啡是“时髦”和“高雅”的象征,大家对咖啡更多的是充满好奇。
此后,雀巢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价格相对低廉速的速溶咖啡受到市场的欢迎,“提神醒脑,困了喝杯咖啡”,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咖啡的消费是以咖啡基础功能为核心的。
因此,在90年代和2000年初期,备受学生一族和上班一族的青睐,在那段时期,速溶咖啡在中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999年,随着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设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认知再次进阶。星巴克灵魂人物舒尔茨所倡导的“第三空间”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咖啡的场景属性和体验属性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咖啡馆的社交和休闲功能使之成为现代人聚会休闲、生意洽谈的地方。
此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喝咖啡作为一种爱好,咖啡是一个载体,聚拢着有同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爱好的群体。
消费者开始品鉴咖啡,不局限于咖啡的口感、咖啡豆产地和风味的选择以及冲烤技巧,更外延涉及咖啡文化、品牌理念等。
伴随中国咖啡市场成长起来的70、80后,开始更加追求咖啡品质,他们会选择一个环境良好的咖啡店品尝一杯现磨的咖啡,甚至自己买来咖啡机,亲手调制一杯,咖啡的精品化已然成为现在咖啡市场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对一线城市咖啡消费者的消费教育从好奇到功能性再到咖啡文化,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相比,对于生活节奏整体偏慢及年轻群体外流的下线城市,消费者教育与培养会比想象中的困难得多。
咖啡消费基础薄弱,尚未成熟
对于咖啡消费的基础,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整体咖啡消费区域发展不均衡,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南方的咖啡企业数量要远高于北方区域。
从城市数据来看,根据最新城市划分,截止到2018年5月,除西安、南京外,中国超一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咖啡企业数量均超过1000家,平均约为1500家,其中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是重要的咖啡企业聚集区。
而二线城市平均咖啡企业数量约为300家,三线城市平均咖啡企业数量约为150家,仅为一线城市均值的十分之一。下线城市咖啡消费基础与配套条件不成熟,未来不具备快速增长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品途智库的基础判断是,中国超大城市已经遇到咖啡消费增长的瓶颈,下线城市市场消费基础薄弱,消费理念的渗透速度较慢,未来3年内市场爆发的可能很小。
此外,目前咖啡的主力消费用户仍然为70后、80后、90后,而对于更加追求个性化、独特性的00后而言,面对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其对咖啡文化的认同仍存在众多不确定性。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茶饮不如咖啡受欢迎 星巴克要在超市卖Teavana茶包了
印尼咖啡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餐饮周报:瑞幸咖啡总部进厦门 星巴克美国明年关店150家
从3000多家门店到一无所有,上岛咖啡经历了什么?
GREYBOX要做世界精品咖啡第一 将在中国开30-50家店
搜索更多: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