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象天地望出去,是大冲旧改项目中保留的大王古庙和新建的华润置地大厦、大冲国际中心等。(刘思瑞摄于2018年3月24日)
据世邦魏理仕2017年发布的《全球购物中心发展报告》显示,深圳在建购物中心以458万平方米的数量,位列全球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保持在1~1.2平方米之间为佳。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山区人均购物面积为1.54平方米,已超出国际标准28%。
最新监测数据则表明,2017上半年,深圳购物中心空置率环比增幅高达20.1%。其中,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4.5%,高于警戒值0.5个百分点;非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8.5%,高于警戒值1个百分点。
种种迹象表明,局部区域的市场饱和之势已经出现。局部的过剩导致竞争愈发激烈,部分购物中心生存日益艰难。然而,在一些城区购物中心过剩的同时,另一些区域购物中心却严重不足,出现失衡现象。
沿着南海大道由南往北,CITY花园城过去一个路口,就是信和购物广场;从信和购物广场出来绕过一个十字路口,再往前走600米左右,便到了新开的来福士广场;紧接着十分钟不到的车程,就是海雅缤纷广场和海岸城。南山区购物中心的密度,冠居全市。
继2017年9月南山区23万平方米的万象天地、2017年10月宝安区36万平方米的壹方天地开业后,2018年1月,16.7万平方米的深业上城在甲醛味尚未散尽、入驻率未过半的情况下,便仓促开业。而在2018年,共有42个购物中心准备上马,总面积达319.9万平方米,相当于44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世邦魏理仕2017年发布的《全球购物中心发展报告》显示,深圳在建购物中心以458万平方米的数量,位列全球第一位。
快速增长带来过剩危机
从2002年深圳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中信城市广场开业到2017年底,据数据统计,深圳共拥有购物中心144个,意味着每年平均开业10家购物中心。而自2012年起,购物中心的开业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17家。截至2017年底已开业购物中心面积达986.53万平方米。
在庞大的开业数量背后,深圳购物中心几乎在以一种相同的模式快速复制:相似的空间、相近的业态、相同的品牌。在区域型购物中心遍地开花的同时,社区型购物中心以微缩版区域型的姿态纷纷面世。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零售商业面积(这里主要是针对规模以上购物中心面积的统计数据,等同于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保持在1~1.2平方米之间为佳。排在第一位的南山区人均购物面积为1.54平方米,已超出国际标准28%。加上2018年全年即将入市的购物中心面积319.9万平方米,结合2018年预计的新增人口,超出部分还会进一步加大。而福田区、龙华区这两个区的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也将突破国际标准。
人均购物中心面积还只是一个方面,业内人士更倾向于将是否持续盈利作为衡量购物中心是否饱和的标准。“你要看存量商业面积的表现好坏,它活着,就是合理的;它如果死了,那就是不合理的。”亚洲购物中心协会副会长郭增利说。
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流通市场处相关负责人透露,2017年深圳购物中心营业增速为10%。经贸信息委是深圳商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写《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并对深圳市商业网点进行检测。这次调查的样本是部分重点的购物中心,比如海岸城,万象城。
最新监测数据则表明,2017年深圳购物中心的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舒坦。2017上半年,购物中心空置率环比增幅高达20.1%。其中,核心商圈(人民南商圈、深南中商圈、东门商圈、华强北商圈等)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4.5%,高于警戒值0.5个百分点;非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为8.5%,高于警戒值1个百分点。随着新增量供应的持续入市,2017年下半年深圳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将上升到8%~9%,而全市平均空置率警戒值约为5%。在店面空置的同时,2017年全年商场整体租金也无明显增长,为854元/平方米/月,与2016年基本持平。招商不利、租金低迷,通常是购物中心过剩的预警。
种种迹象表明,局部区域的市场饱和之势已出现。2011至2013年,海岸城每年客流同比增幅达到15%~17%。但进入到2017年,客流增幅明显变小,仅有5%~8%。“随着购物中心商品迭代速度加快、同质化程度加深,来自其他区的客人越来越少了。”海岸城策划总监蹇波透露。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广州番禺购物中心打亲子温情牌 但要避免同质化经营 主题街区是不是购物中心的救命稻草? 周口最大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将动工 总投资30亿 永旺华南最大平层旗舰店落地佛山新·DNA购物中心 杭州一天开业三家购物中心 搜索更多: 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