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业态“大考”,单店模型、规模效应、融资能力
当前的生鲜“风口”,有几个特征值得关注:
一是资本驱动。生鲜业态经营难度大,需要长期培育才能逐步实现盈利。而当前各个生鲜社区店品牌加速开店,资本在其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入资本之后,生鲜社区店品牌将资金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建造、门店拓展以及通过并购来迅速做大规模。
二是入局者背景多元化。以往生鲜社区店的经营者多为实体零售企业,比如首航超市旗下的sofly业态、中百集团旗下的邻里生鲜等,具有强大的传统零售企业基因。而一些生鲜社区店新入局者背景复杂,既有像康品汇那样原来做线上的企业,也有像地利生鲜、温氏生鲜这样从批发市场、农产品上游入局的社区生鲜业态。
三是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社区生鲜应该怎么做?面积多大最为合适?SKU数多少是最好?专营生鲜品类还是要引入消费者日常需要的杂货品类?便利店+生鲜是伪命题吗?开店效率和门店效益哪个优先?上述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说明社区生鲜业态依然在探索过程中,商业模式和未来格局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也正是新零售的特征所在。
“万亿生鲜市场的确是一条赛道,但目前上述玩家可以说还没有真正站在赛道上。因为大家都在探索各种模式,但没有一家敢说自己跑通了模式,能够实现全面盈利”。一位零售业观察者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经对一些生鲜业态进行过一次调查,我们的结论是:生鲜业态单店也许可以实现盈利,但由于后台的重资产投入,多数企业整体是亏损的。
生鲜连锁店的发展路径更像是一条“U”型曲线,经营一两家门店时因为管理压力相对较小,资源比较集中,基本可以盈利。当门店数量扩张至十位数以上时,必然因为后台支持等因素经历整体亏损的阶段,并且时间不会太短。只有门店数量达到预计规模,才有希望成为零售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传统零售企业对生鲜业态的纠结在于开店效率与门店效益之间的平衡。过于追求开店效率,这使得商品差异化不足,门店盈利能力不强;而过于追求单店盈利能力,则使得门店扩张速度不够快,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一位零售业生鲜总监表示。
基于上面的几个因素,《第三只眼看零售》看来,生鲜社区店正在面临一场大考。考卷的总分则由三个方面的分数综合得出,即单店盈利模式、规模效应和融资能力。其中第一条代表着模式是否跑的通,第二代表企业体量和行业中的位置,第三条代表着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融资能力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两家规模相当的零售企业竞争,如果其中一家获得资本投入的话,它可以在短期内甩开后者,迅速做大做强”。上述零售业观察者表示。
作者: 赵向阳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被称“下一个永辉” 生鲜传奇藏了多少运营细节? 无印良品在日本卖生鲜 这步会跨到中国吗? 引入永辉生鲜经营模式 中百集团净利润增946.18% 国美进军生鲜领域 推行涉农电商“双标准” 京东物流生鲜“云仓”助力陕西洛川苹果物流体系化运作 搜索更多: 生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