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会有一大波无人货架公司倒闭或转型,小玩家要想存活,必须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打法,一是建立自己的点位选址模型,二是精细化运营。
前言
2017年的下半年,无人货架彻底走红创投圈,有人说是风口,有人认为是“疯口”。尽管质疑不断,但是丝毫不影响资本的热情。
统计显示,截止今年9月末,已经至少有16家无人货架获得融资,其中不乏单笔融资过亿的项目。无人货架俨然成为新零售概念下的一匹新晋黑马。
那么,无人货架到底是门什么生意呢?资本最为看重的数据,有多大的价值?面对巨头涌入,中小玩家能否在夹缝中生存?这些都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今天创业小萌带大家看一看,2018年,在争议不断的喧嚣中,无人货架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近日,众海投资合伙人李颖在沙龙上做了“需求衡定,无人货架的数据也许被神化”的主题演讲。结合此前几年对自动售货机的研究和现在对无人货架的观察。他提出了三方面的观点:
1)自动售货机更多的是满足用户即时性、标准化的需求,只出售标品的无人零售盈利空间不会很大,资本看中的是无人货架背后的流量变现。
2)2018年会有一大波无人货架公司倒闭或转型,小玩家要想存活,必须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打法,一是建立自己的点位选址模型,二是精细化运营。
3)基于C端用户的流量,在短期内没有变现的可能。流量被神化的最本质原因是互联网巨头对未来格局的恐惧感。在未来,只有具有附加值的流量才会越来越值钱。
1
无人货架本质是门流量生意
我以前在阿里投资部工作过三年多时间,大概在五年前的时候,就研究过无人售货机的生意。那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自动售货机,更多基于投币和现金的方式来进行交易,而不是手机支付。
当时两个数据对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很有启发。
在美国,像沃尔玛、Costco这种大型超市更多分布在加油站,市区主要是全家这种精品超市。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需求决定,用户的需求在哪,零售的终端形态就在哪。
第二,跟租金是相关的。美国整体来讲除了一线城市之外,整体来讲租金水平还是相对均衡,不会出现特别大差异。
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加油站是一个很好的用户点,因为它的基础交通,包括大部分这种区域都是一种小城市、大农村的一个格局,跟中国、日本、韩国不太一样的。
而在日本,最大的零食业态并不是大型超市,而是像7-11、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同时,自助售货机最大的运营方实际上是饮料公司或者当地合资的物业公司,而不是7-11或者全家。
通过这两种现象,我们发现自动售货机更多的是满足用户即时性、标准化的需求。
根据便利店的品类结构,盈利贡献最大的是鲜食,因为鲜食的毛利要比标品的毛利高很多。自动售货机可以实现小规模盈利,但是要扩张就很难,这个时候广告的收入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当时的情况,我们研究完了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无人售货机的生意更像是为了寻找新的流量方向的巨头准备的,并不是个值得大规模投资的业务。
最后我们拿友宝去验证这个结论,友宝创始人在人脉、资源、资本方面非常强势的,可以做到规模扩张,但是到无人货架出现之前,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广告。
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只出售标品,当实现快速规模化之后,单纯的靠供应链去赚钱,无论是无人售货机,还是货架,可以挖掘的空间都是非常小的。资本快速涌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看中无人货架背后带来的线下流量的转化。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无人货架的烧钱之战,还能维持多久?
新零售风口上的无人货架泼了6桶冷水,还有3点预判
无人货架是伪风口?猩便利不到12小时订单破百万
无人货架:巨头的焦虑与小玩家的机遇
猩便利下单百万台冷柜 无人货架玩家开启跑马圈地大战
搜索更多: 无人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