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业内公认的规模最大的四个快时尚服装品牌分别是为首的ZARA,其母公司是西班牙Inditex SA;同在欧洲地区诞生的H&M,属于瑞典的Hennes & Mauritz AB集团;日本的优衣库UNIQLO,其母公司迅销(Fast Retailing)集团;美国老牌时尚品牌GAP,其母公司是美国的GAP INC.。
“四大”即使对消费者反复宣传及强调自己的品牌与产品风格的与众不同,实际他们也是以相似的方式来运作这门生意,普通简单的材料,平民的价格,快速更新的款式,年轻时尚的设计,扩张性的门面铺设,快速的存货周转率,强大的供应链联盟,由于其经营受限于实体店铺的经营,本质上还是属于传统的服装连锁零售企业。
快时尚快的不仅仅是时尚,还是扩张速度。
然而快时尚在全球跑马圈地迅速扩张后,其“速度后遗症”开始呈现, ZARA、H&M、优衣库在2016年业绩都普遍乏力,服装企业的扩张周期魔咒隐现。GAP的崩盘,优衣库2016的疲软都在提同一个问题:
快时尚还能快多久?
一、四大天王的“寒冬”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
ZARA、H&M、优衣库UNIQLO、GAP四大快时尚品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比拼母集团在产品设计、市场定价、客户识别、渠道铺设、供应链管理、全球化市场、电子商务及面料科技等一系列组合之间的综合竞争。现时“四大”在国内经营门店数量的排名分别是优衣库、H&M、ZARA、GAP。
也许整个“快时尚”行业都不会忘记刚过去的那一个“寒冬”,那个堪称“快时尚”全面陷落的一年,也是“快时尚”质疑声音与反思最多的一年。突如其来的困难始于2015年的冬季,那一年是一个全球范围下的暖冬。
“气候变化,暖冬出现,冬季库存大量积压,过度打折清理库存导致毛利暴跌”
“代工模式及配货制受考验,质量问题曝光,快时尚逢检必中,屡登质监黑名单”
“造工廉价、设计同质化、用料质差、铺天盖地的分店成为厌倦快时尚品牌的理由”
1、ZARA
ZARA母公司 Inditex SA 在 2016 年财年中获得 233 亿欧元收入,增长率为 12%,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毛利率却比去年降了 0.8%,录得 8 年来最低。这是产品大幅打折带来的负面影响。
2、GAP
GAP在 2016 财年的总销售收入就比 2015 财年下降了 1.8%,录得155.16 亿美元。净利润仅录得6.75亿美元,降幅为26.5%。该集团公司已连续7季营收出现衰退,更自2013年以来净利润连续的下降。2016年旗下子品牌宣布全面退出日本市场。
3、H&M
2016财年H&M毛利率从5年前的59.5%下降到55.2%,营业利润率从18.01%降低到12.4%,两个指标均达到过去五年来最低水平,却把线上电子商务销售的水平提高到25%-30%水平。2016财年H&M在国内的开店数量首居第一,新开了 91 家,每平均4天就增加一个新店。
4、优衣库UNIQLO
优衣库UNIQLO母公司迅销集团的2016年销售收入增长有显著放缓,增长率从 2015 年财年的 21.6% 降至6.2%,净利润暴跌56.32%至480亿日元。其母公司迅销(9983.TYO)在日本市场了的见顶回落的走势发生的时间点基本跟2015年冬季滞销事件相吻合。
2015年冬季至2016年年中显现出来的困难尤以优衣库UNIQLO最为明显。这些困难除了整个行业都面对的气候因素以外,决策失误也起了相当的作用,优衣库的母公司的决策层在2014财年和2015财年基于日元汇率的贬值压力而实施“产品提价”的策略;其次,快速门店扩张导致的管理失当及去库存失控,经营成本突然大增,库存积压起来后去库存速度慢。最后,受累于其他全球子品牌的经营负累。
这些累积的负面效果,随着一次突如其来的暖冬而集中爆发,曾有受访雇员描述当时的情景“几乎每个门面店都堆积了满满的存货,门面冷清,消费者对于打折的刺激无动于衷”。
当时管理层采取了大幅降低销售价格,严格削减管理成本,咬紧牙关继续快速新开店面以帮助消耗库存,同时借助国内线上的销售活动实现全渠道“排洪”。
这个冬天,有点“冷”...
快时尚这个策略在过去10多年所向披靡,然而,规模总是与速度成反比,但巨头们越来越大的时候,快时尚还能不能一样快?
离我们最近的优衣库就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分析样本: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零食大战2.0:像快时尚一样做零食 关店潮仍在延续 快时尚品牌在华还有多少机会? 快时尚不再是集体繁荣 一些品牌陷入业绩泥潭 全球最大服装制造商、快时尚代工厂要在港上市 H&M在日本推广会员制 快时尚为何之前不愿意这样做 搜索更多: 快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