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快时尚巨头H&M集团宣布即将推出一个名为Arket的新零售品牌,为男性、女性、儿童和家庭提供基本产品,定价会略高于集团的核心H&M品牌。此外,Arket还将具备一个“新北欧”美食烹饪概念的咖啡馆,使这个现代化商店成为购物和享用食物的理想目的地。
大概是旗下主力产品越来越不给力,H&M只能推广新品牌来挽回惨淡的业绩了。
在过去一年中,H&M集团的销售额虽有7%的增长,但毛利率已从2012年的59.5%下滑到55.2%,营业利润率则从18.01%降低到12.4%——两个指标都是五年来最低水平。
“80后”老了,所以快时尚卖不动了?
从2016年开始,全球几大快时尚品牌都出现增长疲软。优衣库、H&M、GAP、Mango在内的多个快时尚品牌财报显示,其利润增长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滑。
美国服装零售商GAP从2015年一季度起,利润出现下滑,尽管采取了关店、裁员等一系列措施,却难见气色。仅2016年,GAP就关闭了75家北美以外的Old Navy和Banana Republic门店;GAP位于成都春熙路核心地段的门店已关闭,这是其在成都开的第二家门店,开业于2012年。据《纽约时报》早前报道,Instagram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对GAP的遭遇落井下石,大量评论认为GAP品牌已经过时。
日本快时尚巨头优衣库也承认受业绩下滑影响,其母公司迅销集团2016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6.9%。其中,日本本土业绩以及以大中华区为主的海外市场业绩表现均未达标,营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2.4%和14.2%。
西班牙快时尚品牌Mango则更是如履薄冰,其母公司MangoMNGHoldingSL2015财年净利润仅为400万欧元,与上一年相比竟然暴跌96%。
Zara的情况,似乎好一些。截至2016年7月31日,Zara母公司Inditex总销售额约为105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1%,净利润达到12.6亿欧元,其中Zara贡献了66.5%的销量。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从去年3月起,Zara正在减少每年的新增店铺数,有意减缓扩张速度,每年新增店铺面积计划从原来的8%-10%下调为6%-8%。过快的扩张速度和提价,最终导致产品库存增加、毛利率下降。
而在前几年,快时尚还一直是无限风光。2006年,第一家快时尚品牌Zara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市场的高歌猛进(ZARA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随后2007年H&M入驻,2010年GAP也来了),在百货和超市垄断的零售市场掀起巨浪——当时的年轻主力军“80后”们真的极少看到这样有大牌设计感、价格又亲民的品牌。除此之外,极快的产品更新速度满足了“80后”们追求时髦新颖的心态。但一晃10多年,“80后”们步入30岁后,大部分快时尚品牌也都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沼中。
快时尚再快 还是拼不过网红
线上网店发展迅速 被网红抢走了生意
2016年被称为“网红年”,主播、直播平台都井喷式的增长,一线网红的年收入甚至过千万,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网红中70%都有开设淘宝店:包括服装、鞋包、化妆品等各种品类。
在淘宝平台2015年的“女装C店年度销售额排行”中,前10名有一半都是网红店铺。电商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如今大部分的国人都依赖线上支付、线上购物。网红爆发力出乎意料,商业运作方式也愈发成熟。这些网红的店铺的销售量更是惊人,几乎每件衣服的销量都在万件以上,这都给快时尚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电商网红第一人”张大奕,开了淘宝店之后,一年五皇冠,2小时近2000万的成交量,单周上新日销量过6000万,年销售额过3亿,传言说赚的比范冰冰还多。去年双十一,张大奕通过微博直播双管齐下,淘宝店业绩再创新记录,平均客单价达到2000元,双十一成交额达至 1.2亿元。在价格差不多、质量也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了那些颜值超高身材巨棒的网红们宣传造势,人们当然倾向于买那些“网红同款”。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快时尚军团开始“撤退” 郊区购物中心面临洗牌 吴国平:用快时尚做餐饮,外婆家要“慢慢玩” 各施手段 H&M、优衣库与ZARA的快时尚品牌鏖战 众客优品:优质整合资源打造中国本土快时尚品牌 众客优品市场突围 快时尚新品崛起 搜索更多: 快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