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猎人推荐当地优质餐厅作为备选,经评委试吃、打分、复核等环节后,才能在APP上进行推荐。评级分星级榜单,为增加区别度,还加设臻选和风味两个特殊榜单。
目前携程推出的榜单中,未涉及支付,甚至连广告都不做。用李文的话说,携程主要是做信息服务,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涉及交易。这也很好理解,专业的信息服务都必须保持尽量的中立,否则就会丧失公信力。
梁建章也曾对外宣称,携程办美食林并非想要通过这项业务赚钱,事实上可能也是如此。从上述迹象看来,携程很有可能是想将“美食林”打造为一个生活文化符号,从而提升携程整体品牌价值,而非一项单纯的赚钱业务。
差异化打法:只做华人旅者的专业级美食参考
从既有的行业发展体系来看,更多的餐饮信息服务平台将本地化视作一个重要的发展特质。但旅客对于目的地美食的需求,与生活在当地的人一定会有所差异,如果仅依靠本地化的信息平台,无法完全满足旅途中旅客的需求。
这是携程做旅游餐饮的商业逻辑出发点,以旅行为切入口,专为华人旅客打造,推荐的餐厅多为中高端特色餐饮,从而与现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有所区分。
筷玩思维研究发现,美食榜单无非两种路径:一种是UGC模式,汇聚网友和消费者本身的想法,从网友评论中获取有用信息,如大众点评;另一种PGC模式,如美食林选择的达人评价路线,寻找智囊团,目前美食界的PGC龙头是米其林美食推介。
值得一提的是,美食林的17名专家级理事会成员,其中包括蔡澜、黄磊、高晓松、林依轮、傅骏、江南春等企业领袖、明星和专家。携程明显走的是“意见领袖”、“专业的路子”,美食林的产品对标对象更像是米其林而非美团点评。
但这也就意味着,美食林主要做的是高端信息服务,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可形成较大用户活跃度或者盈利的业务。
携程官方一再强调“美食林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这多会被看作幌子。不过如果纵观携程当前整体业务情况,携程的表态也许还真能说得通。
目前,携程重点业务还是机票和酒店业务,这是贡献最大交易额、也是最大收入的两项业务,格局相对稳定。竞争压力相对较大的是度假版块。
其中度假又可细分为线路游和目的地游两方面,在携程收购很多批发商和线下旅行社后,其在线路游方面已经占有优势,那么相对薄弱的就剩下目的地游。
目的地游的资源非常碎片化,采购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对于携程和其它的旅行社来讲都不是占据主要的份额,但是现在游客的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自由行,跟团的游客越来越少了。
随着用户更多的旅游倾向从线路消费,转变成到当地之后消费当地特色化的活动、美食,携程、途牛等都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基于目的地的产品布局,尤其美食,这是相对比较小但是在目的地市场能占一定消费力的业务。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餐饮业最大的竞争威胁 商业巨头跨界餐饮的四种姿势 格林豪泰拟跨界餐饮欲“吞”大娘水饺 2016年餐饮大数据分析:餐饮门店增至602万家! 餐饮业突然流行跳蚤铺:20平能折腾出多少利润? 携程加速布局“美食+旅游”食神蔡澜带队深度餐饮游 搜索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