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的设计团队最快能在24小时内完成新品制版,从开发设计到新品上市只需要60 天。
而老牌鞋企的另一类威胁者——电商品牌由于规模小,掌握研发生产供应链环节的能力,早已提升更快。
在广东省惠东市的吉隆镇,一共有1万多家代工做鞋的工厂和作坊。毗邻吉隆的黄埠镇里,这样的工厂数量更多。它们有的靠近村郊,有的就是在闹市背后的小巷子里临街而立。有时,一栋四层的小洋楼,除了最顶层住人,一二三层都拿来开工做鞋。这里,正是电商上诸多爆款鞋和明星同款鞋的主要产地之一。
广东省惠东市的吉隆镇,有一万多家鞋业代工厂,它们的客户几乎都是淘宝店铺。
10月初,吉隆镇一家制鞋工厂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所在的厂从2009年就开始营业,现在所有的国内客户都是淘宝商家。他手里正在忙的一张订单,来自北京的某个淘宝店,订了160双高跟鞋,需要在两天内发货。这是一张补单,最早下单时,客户只是发来了一张模特的街拍照片,而厂里的制版师傅“只看了一眼,一下午就做出了版”,工厂在两天之内完成了近千双的订单生产,第三天便发货了。
“它们(传统品牌)不能和我们比,不会快过我们。”这名员工一边抽烟一边做鞋,只用半天时间就轻松地手工做出了40双鞋,不过质量只能说很一般,有的鞋底的胶水在黏合时,不小心溢到表面的人造皮料上……
走出这家工厂,它所在的整条街里,挤着十几家规模大小不一的代工厂,每天都在不停地完成来自不同淘宝店铺的订单—总有消费者在时尚和低价面前会把对质量的考虑放后一点。一个淘宝店主透露,即使做版谨慎、工艺也更考究,一款订单量不大的鞋子,最终也能在一周之内出货。
在众多淘宝店里,刘巍的四皇冠店铺—“老果家高端女鞋定制”算是在设计开发中颇为谨慎的一家,并拥有自己的品牌Covonty,月营业额在400万元左右。相比于追着热点做爆款,“老果家”更愿意提前两个季度准备新品的开发,这种速度近似于传统女鞋品牌的开发速度。
不同的是,相比于老牌鞋企对一双鞋动辄下数万双的订单,Covonty一个新品的订单量大多在几千双,如果遇到拿不准市场前景的鞋款,刘巍只会下单一千双的量。小规模的订单不仅能让他的店铺货品流通速度更快,也让他在挑战新风格、新概念的鞋子时更有冒险的勇气。
王长胜自然知道用3个季度来开发大众女鞋,速度是过于慢了一些,他也知道,很多问题就是出在老牌鞋企的规模已经太大,失去了随机应便的能力。
“公司大了,部门会多,一旦衔接不顺畅,比如说生产的时候有瑕疵,来来回回沟通处理,拖的时间就会很久。”他认为大公司的部门之间因沟通带来的拖延已是普遍存在的行业问题。
陈南翔对国内鞋企也有同感。对比之下,他更加认同ZARA对于设计师团队的切实放权,他们不会卡死在部门沟通里。
“国内的大公司可能过于官僚,一层一层的,你的东西设计出来,要一个个会议去开—销售会议、设计会议、生产会议,每件事不是都能马上拍板的。而且新设计还涉及到冒险,各个部门都有主管、经理、总监,要一层一层地去(沟通)。”陈南翔说。
此外,ZARA调整订单量的过程也相当灵敏。假如一个款式要生产3万双鞋,ZARA可以让供应商分成5周,每周供应6000双,头一周交货的鞋开始试卖后,会根据门店的销售数据随时调整后面的订单生产,比如发现销售效果不理想,就会对供应商缩减后面两周的订单量。
传统品牌很难见到有类似的做法。它们或许用的是自己的工厂,或许是和已经合作多年、形成稳定关系的供应商联手——以百丽国际为例,该公司2015财年年报显示,其最大的一家供应商,占到整个集团年内采购总额的25.93%。临时调整后面的订单量,意味着工厂和合作方要为此损失为上万双鞋所准备的产能和原材料。真要下狠心这么做,肯定是一个伤感情的事情。
“没人愿意负担这个损失。”陈南翔说。正因为如此,那些没有猜中消费者喜好却照常生产并上市的鞋款,也注定在日后转变为巨大的库存。
《第一财经周刊》调查发现,快时尚品牌的研发机制以及供应链环节反应速度,在老牌鞋企内部颇有认同者,甚至已经形成很高的共识,但这些受访者,也同时提到了短期内复制快时尚模式的巨大难度。
“我估计管理层不是不想改,而是真的不好改,历史包袱太重了。每改一步都是钱,而且都牵涉到至少5个不同部门的人。”一名受访的老牌鞋企员工说道。
在那次自叹电梯里20人中只有两个人穿正装鞋的盛百椒最终也认为,“公司像是被既有利益束缚住了……不敢做出长远发展的决策”。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确已经意识到企业不转型只会慢慢死去,但转型又意味着另外的风险。
“如果改革,就会有两三年的阵痛,改革需要钱、需要投资,这涉及到一大堆的问题。你能说服投资人吗?你能说服股东支持你的运作吗?”陈南翔这样分析盛百椒的顾虑所在。
今年9月底时,百丽国际曾发布公告,拟出售服装零售商巴罗克日本271.9万股的股份,该笔交易完成后,百丽在巴罗克的持股降至18.6%。它曾在两年前以9396万美元收购了巴罗克31.96%的股权,此举被业内解读为百丽在鞋业持续低迷时,想寻求业务的多元化,并向这家日本公司的设计和管理取经。但现在,百丽出售后者股份的公告又让业界开始猜测,百丽是否急需缓解资金压力。
老牌鞋企并非不想改变。比如达芙妮正在总部推行买手制,而百丽则早在2014年就引入了这个机制。
这些公司要求买手前往全球各地的潮流之都,观察街头流行趋势,以及当地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买手们回国后,会再根据中国人的消费状况向开发部门提出建议,帮助后者适当地从“销售主导型”设计思路中跳脱出来一些。此外,这些买手也会参与到订货会中,在各地订货人之前先筛选一次款式,来寻找那些适合中国消费者、也符合潮流趋势的鞋款。
不过,电商的变化速度,好像总是比传统行业更快。用刘巍的话来说,“互联网基本是一年一个玩法,现在甚至半年一个玩法。”
头几年,淘宝上的女鞋店流行“数据流”,看到某个鞋的款式不错,就把它的售价控制在100元左右甚至更低,靠性价比来做爆款。刘巍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生意最好的时候,玩数据流的店铺,每天的发货量在三五千双,单日销售额就是几十万元,还能依靠单品为整个店铺引流。但是这两年,数据流也有点“做不动”了,一些淘宝店就开始比拼供应链和品质,并且做起了自己的品牌。现在刘巍觉得,自己的鞋“品质不会比那些老牌差”。
至少,顾春丽目前还没有重新回归那些传统品牌鞋子的打算。换季在即,她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做定制”的女鞋店。从商品介绍中看,这家店有“手工制作”“进口材料”“限量”和“明星同款”,与之对应的是四五百元的价位,这没比顾春丽的预算高多少。“这家店是微信通知上新才有货,很多鞋当天就卖完,所以基本你在店里都看不到什么款。”
顾春丽说,她需要挑一双冬天能穿、走路也不会太累的鞋。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王长胜、杜宇辰、陈南翔、顾春丽、杜戈为化名。)
来源: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周刊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中国鞋企自动化转型 如何在8秒里做出一只鞋
鞋企也搞IP、孵化网红 星期六CEO张泽民悲壮转型
百年制鞋企业提“分手” 亚马逊遭遇售假之困
1年关店1000间 达芙妮代表的鞋企最艰难
鞋企星期六成立子公司 继续布局时尚产业
搜索更多: 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