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楼层最大限度丰富布局 实现有效组合
云信:一般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一般分布在负1楼,或4楼以上。那在购物中心内餐饮业态的垂直分布,如何做到更合理?
孙强:目前购物中心的餐饮分布,主要遵循人流拉动和租金收益两方面的原则。对于楼层拉引方面,高楼层属于距离问题(从入口进入后到达的距离较远),低楼层属于流向问题(由一层向上走和向下走属于反向流动),因此需要引入对消费者更有目的性拉引的业态。对于租金拉引方面,餐饮业由于消费潮汐性问题,对租金的贡献力过往不如零售业态。因此对于容易出租金的低楼层,通常以零售为主,高楼层再规划餐饮业态。
对于购物中心的业态垂直规划,应尽量避免按品类分布(即按男装、女装、餐饮等),而应按楼层主题分布,并尽量在单一楼层规划最为丰富的业态。如低楼层以零售为主,可以穿插规划餐饮业态。在高楼层以餐饮为主,同样可以穿插规划部分零售业态。
至祥:餐饮楼层的布置主要基于经营成本和人流拉动两个考虑。由于购物中心“顶端喷淋效应”的主力店一般是电影院,KTV,电玩城,真冰场等娱乐体验业态,考虑到租金成本餐饮业态需要选择购物楼层以上的分布,所以餐饮楼层多介于购物楼层与娱乐休闲主力店之间或者负一层。餐饮业态的垂直分布需实现上下人流对流与娱乐购物纽带的功能才更加合理。餐饮楼层的安排需要满足顶楼娱乐休闲前后的餐饮需求,也同时依靠餐饮需求满足客户上楼吃饭,下楼购物的拉动作用。
对于具体的落位布局可以考虑餐饮品类与消费惯性的问题,例如在购物楼层搭配品牌时尚餐饮,通过待桌时间来带动消费;在儿童购物楼层则主要搭配自助、卡通主题等餐厅;电影院同层则可以落座咖啡吧,音乐餐吧等轻型品质餐饮,帮助顾客打发等待时间。通过实现消费的有效组合,来满足餐饮业态带动人流分布的目的。
点状分布餐饮 很有必要
任健民:目前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呈现的几乎都是垂直分布,这样所带来的客流也是垂直的,大多数消费者为了吃而来,吃完了自然也就离开了,完全达不到留客和引客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将用餐的顾客转化为购物的顾客,点状分布餐饮就很必要。
根据每层所经营的主题不同来分布不同的餐饮店,其次餐饮店的分布要与以往集中于某一个区域的分布方法不同,需要成点散开,在整层楼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分布,这样就可以方便逛累的顾客随时随地地选择一家餐饮店来就餐,同时可以让就餐的顾客在用餐完毕后顺便逛逛购物中心的其他业态。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餐饮店与周边环境的切合度一定要高,你不能说在一堆家居饰品和书店中间开一个火锅店,这样会显得不伦不类,依据周边其他布局的商店风格来布局相关的餐饮店,对于消费者心理引导是会起很大作用的。
“同质化”背后的餐饮内部竞争加剧
云信:目前昆明的购物中心,餐饮业态布局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至祥:最大的问题是供求关系的转变。2015年许多购物中心都把餐饮当做低迷市场的救命稻草,大比例的拓展餐饮商家,但餐饮业态却因此出现了剧烈的内部竞争。原来需要排队的商家,不需要排队了,对于以“排队文化”作为重要品牌宣导的餐饮业而言是很承重的打击。所以餐饮比例要控制。为保持购物中心新鲜感,以品牌更新为主,不要盲目扩大,商家收益能获得保证才是餐饮业态在新供求关系下的解决之道。
就布局方面来说,昆明的购物中心餐饮业态普遍都缺乏消费组织。餐饮与零售不同,消费者在进店前就基本做出了消费决定,动线设计方面以清晰为主,更多应该考虑如何有效的组织复合消费。类似“自助餐主力店门口设多经点位”这样的的摆布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助餐后无进食需求”的消费特点。所以现将餐饮业态再次按业种进行细分,根据经营特点,与其他消费内容进行组合体验才是最优方案。
任健民:目前昆明的购物中心里餐饮的业态布局可以说同质化很严重,以整层分布的方式布局于购物中心的负一层或四层以上,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购物中心甚至于80%都是餐饮,完全失去了其作为购物中心的本质和初衷。再者目前入驻购物中心的餐饮店也是千篇一律,飞扬铁板烧、曼越香、老东粥皇、KFC、必胜客等知名连锁餐饮几乎在每一家购物中心内都能看到,所以一旦有区别于这些传统连锁餐饮店的新鲜餐饮店出现,往往会吸引强大的客流前去排队就餐,如昆明广场入驻的海底捞,因为是昆明目前为止唯一一家正宗的海底捞,于是每日拿号排队就餐的人能排到晚上的9-10点,这是近乎疯狂的事。(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王亚萍)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商场提升餐饮比例 购物中心渐成“美食一条街” 天津购物中心增加餐饮比例 客流冲高靠“颜值” 重庆商业地产打“舌尖战” 餐饮比例大幅提升 福州最大综合体开业 主力店及餐饮比例达70% 福州最大综合体世欧王庄广场开业 主力店及餐饮比例达70% 搜索更多: 餐饮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