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冲击下,风光一时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面临转型,“小而美”的社区商业受到追捧,城市商业新格局逐渐成型。
从2009年开始,集住宅、办公、商业、酒店、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体商业项目扎堆出现,引领城市“多中心”时代的到来。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方的连接方式变成网状,城市级商业中心的地段优势逐渐被弱化,社区商业遍地开花,“大象”级别的商业项目被迫面临调整。
“大象”转身
前几年,在住宅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地方支持与优惠,吸引了更多的开发商抢滩商业地产。目前排名前20的开发商均已进入了商业地产领域,万科、保利、招商、金地等大型房地产企业还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公司。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地方政府要税收、就业,开发商要名气,一些贪大求洋的商业中心进入市场,商业地产金字塔结构严重失衡。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表示,中国商业地产不是总量过剩的问题,而是结构不合理。商业项目建设要用市场需求反推,动辄就几十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开发思路面临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结构失衡问题更加凸显,购物中心不再是消费的唯一路径,电商使得对价格敏感的顾客不断外流,面临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大型商业项目不得不面临调整。
北京市海淀区的大钟寺中坤广场项目曾被标榜为“第四代商业综合体”,但在互联网和电商冲击下,这个大型购物中心在经历了商业地产投资热兴起到投资过剩的全阶段之后,也不得不踏上转型改造之路。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出身的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焦青坦言,免征税、产业链条短的电商,成本优势明显,实体商业很难与其直接竞争。在电商涌入的初期浪潮中,大钟寺中坤广场项目也未能幸免。
2013年底,中坤大钟寺项目陷入经营困局,为盘活存量资产,开始启动变身写字楼的救活方案。
2015年4月上旬,《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来到大钟寺中坤广场时看到,这个红极一时的商业地产项目,目前仅有家乐福、山东黄金、肯德基、海底捞等少数品牌仍在营业。C栋不时有建筑工人进出,改造工作仍在继续。
大钟寺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池淑涛介绍,过去的一年中,公司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结合海淀区的定位,对于项目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场内布局,未来这里将打造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的全新产业链,目前新商铺的引进洽谈工作已经开始。
大钟寺中坤广场地上部分分为4座,池淑涛说,体量较小的独栋B座,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总部招商,从目前洽谈的情况来看,项目区位优势对企业吸引力较大;而C栋原本的教育板块运作成熟,教育品类丰富,因此,C栋改动最小,一些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引入中;D、E两栋的招商则以金融科技企业为主;未来保留的部分商业仅作为写字楼的配套。在运营模式上,写字楼未来计划以租赁为主。
在解释调整思路时,焦青指出,电商对于产业的替代性,是未来实体商铺在招商、规划以及运营中必须要纳入考虑范围的。只有与电商形成差异化竞争局面,实体商业才能找到生存空间。
在北京核心商圈中,同样面临调整的还有曾经云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北辰时代名门。记者近期走访发现,目前时代名门百货仅剩下小南国、SIU、Kenneth Lady等个别品牌仍在营业,未来招商将偏向于家庭、儿童、餐饮等业态。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这些商业项目的调整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既有电商影响也有项目自身原因,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项目面临转型。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阿里出手做喵街 实体商业如何接招? 万达百货、KTV关店:实体商业下滑的一个现实样板 上海实体商业便利店业绩最优 门店大型化渐成趋势 实体商业如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求生? 与时俱进的实体商业 开始从线下“长”起来 搜索更多: 实体商业 社区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