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口红利消失
人活着就要吃喝,绝对人口数量(总量)和相对人口数量(消费人群)的增加和减少直接影响食品饮料的总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4年,像娃哈哈、双汇、康师傅的高速成长与中国的人口红利有密切的关系。
供求关系从上世纪末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各行各业供过于求、产能富裕。居民购买力从1980年--2013年逐渐提高到这两年购买力停滞。生育率逐年降低。劳动人口16岁-60岁(主要购买力人群)从持续增加逐渐减少。截至2014年底大陆总人数为13.67亿。但老龄化(超过60岁)人口达到2.2亿,这2.2亿人口在食品饮料上的消费力极弱。除了刚出生婴儿和老龄化人口,16岁---60岁主要购买力人群持续在减少。
这也是食品饮料工业下滑的原因之一。
三、增量方式跟不上市场变化
从上世纪末到2008年中国的食品饮料工业属于普遍性增长阶段。
也就意味着这一阶段只要你敢于进入食品、饮料行业,产品品质过硬,产品有卖点,不管做什么食品和饮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2008年后食品饮料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竞争过度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增量方式进入挤压式增长和创新式增长阶段。
挤压式增长:在市场总量几乎不增长的前提下,你的增长必然建立在竞品下滑的基础上,竞品的增长必然建立在你销量下滑的基础上。
创新式增长:更多指产品创新。例如方便面行业从2008年开始下滑,统一因为推出创新性产品老坛酸菜牛肉面,这些年一直持续增长。
烘焙行业总量下滑,但港荣因为推出蒸蛋糕,河北旺哥食品因为推出白色巧克力蛋糕唇动进入高速增长模式。统一推出海之言是统一饮品2014年、2015年持续增长。
产品创新成为这些企业销量增长的发动机。
船小好调头,这些年食品、饮料行业竞争激烈,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创新上做文章。也恰恰是产品创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友臣肉松饼,马大姐燕麦巧克力,永利润嗓、江中猴菇饼干、悦生合菜籽油、唇动蛋糕等。
而大企业创新的动力和速度明显滞后。即便有创新,新产品推广成功的几率也非常低。例如汇源这些年推出奇异王果、冰糖葫芦,真炫鸡尾酒等,没有一支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娃哈哈推出的格瓦斯、启力、哈喽C等也销声匿迹。
“ 不是大企业推广的新产品不够好,问题的关键是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推广也进入传统的惯性模式。广告开道,大面积铺货,动销就活,不动销就判死刑。毫无疑问企业的资源都是向核心产品倾斜,这些企业对新产品的支持明显不如核心产品。其次推广新产品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老产品,这些企业考核营销人员总量达成,那营销人员当然是哪支产品好销销哪一支产品。
企业不重视,营销人员也不重视的新产品成功的几率会高吗?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看好有机食品需求 多家食品饮料大佬结成“有机同盟” 乐百乐等多家企业食品饮料被抽检不合格 2014年财富中国500强分行业榜:家用电器、食品饮料 华润怡宝食品饮料公司 “说好的过期换货呢?” 屈臣氏食品饮料一批屈臣氏蒸馏水检验不合格 搜索更多: 食品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