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五:百货店大型超市日益式微寻求转型,
社区店便利店深受青睐发展提速
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崛起,中国实体零售店的原有业态格局出现了强弱易位。 百货店、大型超市这两类大型店铺的强势地位不断下降,多年称雄于零售界的光环逐渐消褪。与此相反,社区店、便利店的发展则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按照联商网的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就已关闭大店超过158家,创历史之最。其中,百货店12家,大型超市146家。有专家分析说,这个数字远不能反映全国大店关闭真正的严重程度;也不说明百货店的处境好于大型超市,实际上百货店的困难比大型超市更大。按照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服务公司CBRE的调查,2014年上半年中国关店歇业的商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
2014年下半年,以百货店、大型超市为主的大型零售店关店潮仍在持续。
7-10月,上述联商网统计范围内的主要实体零售企业又有超过21家门店关闭,连同上半年关闭的158家,2014年1-10月共计关闭超过179家大型门店,是2013年全年35家门店关闭数的5倍之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拥有大型店铺最多的连锁百强企业
的门店增长率只有7.6%,为十五年来最低增幅,而2014年预计仅在5%左右,将再下一个台阶。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大面积关店潮,很多企业的新开店数量尚不及闭店数量,全年大店铺增长率可能比以上预计数字还要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还发现,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等大型店铺愈来愈沦为“商品展厅”、“试衣间”或“电商仓库”。业内有专家称,未来5年百货店业态将会消失。这个观点甚至在美国媒体上也有知音:“新一代消费者认为百货商店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思维方式”。
然而,多数专家认为,网络购物不可能完全取代百货店和大型连锁超市,网购冲击虽然是现实存在的,但零售业态的代际更替往往是渐进缓慢地发展,此外大型实体店也有自身难以替代的优长,只要创新转型得法,仍然会有自立于世界零售之林的重要席位。
实际情况似乎正在印证上述看法。自去年以来,传统百货店、大型超市面对电商等渠道的销售分流,正将转型、融合作为创新求存的手段。
按照专家的梳理,目前传统百货店和大型超市的转型创新主要从消费者、门店和供应链三个层面展开:在消费者层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O2O线上线下贯通给消费者更多权利、更大便利,运用大数据了解和预测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以精准营销提升销售并开展个性化服务;在门店层面,强化各种消费者体验,重新打造并优化会员管理系统;在供应链层面,重在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流程衔接,降低总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和体系竞争力。
值得点赞的是,2014年百货店、大型超市的转型普遍选择了“重塑实体店核心能力”——提升商品自营能力,改善购物环境和商业诚信;增加各类生活服务功能,与商品零售形成互补互动效应;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做好数字化配套,开展全渠道营销,等等 。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网购对实体店也造成一定冲击。例如,美国过去三年内排名前100位的大型零售商中,店铺数量增长速度从原来的超过12%下滑至不足3%,但大型零售店中的佼佼者依然保持成功发展的态势。比如90%以上商品自营的梅西百货、90%以上为自有品牌的阿尔迪折扣店、以最低价格为会员提供高品质商品的好市多会员店、以差异化自有品牌成为区域零售标兵的赫伯、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零售商魏格曼,等等,其共性都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努力把商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极致,从而“粘”住了消费者。排名美国百货连锁零售第5位的诺德斯特龙,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北美最受欢迎的时尚零售商”,其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不断提供附加服务,时刻关注并改善用户体验,尽管美国大约有8%的退货具有欺诈性质,诺德斯特龙仍坚定不移地允许顾客无条件退货。
过去两年来,与百货店、大型超市日益式微相比,购物中心和社区店、便利店却日见红火,前者无论投资开发量还是供应规模均在国内均呈爆发性井喷;后者即社区店、便利店发展向好,则主要因为社区商业日益受到重视与扶持;网购中的O2O模式迅速崛起;80、90后人群成为消费主力;为使物流“最后一公里”降低成本并在时间上方便网购者,需要增加最贴近消费者居所的实体店铺作为“自提点”,等等。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3年连锁百强企业中百货业态与大型超市的销售额整体增长分别为9.6%和8.7%,而便利店主要代表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为18.2%,增幅在整个零售实体业态中位居榜首。专家们普遍感到,除了购物中心这类综合消费场所,2014年实体店铺发展“大慢小快”的局面越发明显,并将在未来几年得以延续。
2014年,不少主要业态为百货、大型超市的零售企业纷纷向购物中心转型,并以此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切入点。沃尔玛在2014年9月开始将其在国内自行投资建设开发的首个购物中心落户珠海,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同月,步步高集团举行全球招商大会,启动投资50亿元体量达70万平方米的“新天地”系列长沙梅溪购物中心。按照计划,步步高的“新天地”购物中心系列在明后两年将陆续开建13个,总建筑面积达617万平方米,分布在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等中部及西南二三四线城市。此外,各地的欧尚超市有些升级成高鑫广场购物中心;而英特宜家购物中心、永旺梦乐城购物中心、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中心、主业为肉类加工的雨润集团等,都提出百亿投资或百个项目的超大开发量。
对于百货、大型超市公司热衷于转型购物中心,专家分析说,一方面,这是因为大型零售店现金流充足但近几年商业物业租金和人工费用水涨船高,致使利润微薄,不得不寻求转型,摆脱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则是购物中心聚合了超市、百货、电器城、服装、餐饮、娱乐休闲等,这个“大盒子”比传统大店更受消费者的青睐,更有聚客能力,也更能适应消费者对现代生活的新期盼。此外,去年以来许多购物中心“去百货店”的举动,可能也是大型零售店企业自建购物中心的一个原因。
专家预计,2015年购物中心仍将是大型零售商热衷投资的热点领域,同时警告说,国内大型购物中心存在着不少城市总量过剩、全国在建规模过大、“同质化”竞争过度三大隐忧。世邦魏理仕指出,2013年全世界建造大商场最多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9个。英国莱坊房地产经纪公司说,中国正在建设多功能综合商业地产项目有800多个,总面积达3亿平方米,相当于1000多个美国最大购物中心---------“美国商城”的规模。目前,在我国购物中心存量和在建数量已占据全球近一半规模的现状下,招商难和营业场所大量空置现象已经出现,未来问题可能会发展得非常严重。
回顾去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专家们对于社区店、便利店发展势头作出了乐观向好的预见,而2014年商务部的典型调查似乎也在支持这一判断:上半年小型业态的便利店销售同比增长13%,主要设在社区的超市销售同比增长11.9%,在所调查的六种主要实体零售业态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尼尔森在2014年最新发布的《购物者趋势》调查中指出:比起其它的零售渠道,中国便利店的年度门店数量增长高达17%。这个比例在三线城市(21%)和四线城市(26%)更高。此外,当年国内社区店、便利店的发展还展露出了一个新的热点:便利店依托网点密集、贴近社区等地缘优势,愈发成为电商O2O模式和社区物流服务的有效载体,线上互联网巨头、线下零售巨头甚至物流快递巨头、各路风投资本都开始热“抢”便利店资源。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1号店、大润发、步步高、顺丰等纷纷与便利店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智慧城市建设对社区商业模块的重视,也使得便利店的业态地位日益提升。
专家们认为,目前,社区店、便利店都在尝试加载更多的生活服务功能,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营销,开发自有品牌以提升毛利,增加鲜食比重和餐饮面积以吸引更多客流,一个社区店、便利店蓬勃发展的春天正向消费者走来。(执笔人:颜菊阳)
共1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2014中国十大商业新闻
点评2014年家居家装O2O十大营销案例
2014最具创意的十大奢侈品牌营销动作
盘点2014年沈阳商业地产十大事件
2014年沈阳商业地产十大事件:调整中成长
搜索更多: 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