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
三十年餐饮变迁史
单店模式
国营饭店屈指可数(上世纪八十年代)
个体餐馆街头兴起(1990年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泉州大型餐饮店统一叫做饭店,由于物资匮乏,菜式都以闽南菜为主。”闽菜大师程振芳回忆,当时饭店屈指可数。
1987年,泉州第一家私人餐馆开张,随后越来越多的个体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外来人口增多,川菜、湘菜、粤菜等国内各种菜系涌入泉州。
2000年以后,西式餐饮渐渐兴起,也带动了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加入。这些开在街边的店各自出招,招揽顾客。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满堂饭店、远芳饭店、福人颐、桐城饭店、泉州饭店、大众饭店等国营或集体所有饭店在1992年以后陆续退出市场。
59岁的王先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请朋友吃饭都在家里自己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泉州街头已经出现了大排档,请客会选择到大排档。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抱团模式
餐饮一条街出现(2000年之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星星般散落在街头的餐饮店开始聚拢,出现了餐饮一条街的新模式。“2000年2月,泉州美食街开业。”程振芳说,最初是要把美食街打造成一条汇集各地小吃、美食的专业街道,但现在的美食街,各种小吃店、餐馆之间夹杂着食杂店、烟酒行、茶叶店等各式业态,使美食街的业态不再纯粹,美食街已名存实亡。
距离美食街不远有一条迎津街,老泉州人习惯称它为六灌路。因美食街效应,毗邻的六灌路上慢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如东北的饺子、湖北的鸭脖子、四川的麻辣火锅……六灌路也成为第二条“美食街”。
夏天吃什么更能体现闽南人豪爽的性格,想必喝啤酒配海鲜最过瘾。不少食客还讲究氛围,比如要吹着海风,要品最新鲜的海味,于是,市区很多有车一族便开着车来到沿海大通道丰泽寻埔段寻鲜。七八年前,摆在海边的海鲜大排档应运而生,之后规模不断提升,升级为海鲜酒楼。如今沿海大通道已集聚着大小规模的海鲜酒楼十余家,海鲜也从本地的增加到各地的。原先在船上经营海鲜酒楼的黄文典于今年4月28日又开了一家陆上海鲜酒楼。记者采访当日,该酒楼还被预订了一场50桌的婚宴。据其介绍,海鲜酒楼的营运时间有季节性,一般从每年的4月持续到11月。此外,他觉得海鲜酒楼一条街还未发展成熟。
商圈模式
综合体带来餐饮商圈(5年前)
2009年1月,麦德龙国贸商城作为泉州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体亮相。此后,综合体热潮开始涌动。单市区而言,2011年,领show天地开张;2012年,航母级的综合体万达也入驻泉州。这些年来,东海和城东新区建设中,配套的综合体成为房地产商的最大卖点。
综合体涵盖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吃”,因此,餐饮商圈雏形初显。
今年5月31日,城东最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中骏世界城正式开业,其中有约5000平方米的餐饮业态。
今年年底,位于东海的新华都生活广场也将对外营业,除了传统的超市、百货业态外,同样规划了餐饮业态。
未来,城东华大泰禾广场规划了2万平方米的餐饮业态;68万平方米东海泰禾广场也在规划建设中,其中也规划了餐饮业态。
记者了解到,一些街边餐饮店也看好餐饮商圈的发展,投身其中。在中骏世界城4楼,牛排、川菜、闽菜……十余家餐饮店入驻。“这是第一次进驻商业综合体。”佳客来负责人吴总告诉记者,佳客来在泉州有十几家门店都是街边店,综合体的聚客效应是吸引他们的最大原因,接下来也考虑进驻本地的其他商业综合体。中骏世界城相关负责人蔡先生介绍,对于新开商业综合体,餐饮业态是很好的聚客法宝。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无锡恒隆“杀伤力”未显 中心商圈毗邻之争避无可避 成熟商圈多样化撬动新商机 大润发等外资超市争食青岛浮山商圈“大蛋糕” 端午、六一武汉景区商场挤爆 商圈人气超五一 武汉汉口轻轨延长线拉动零售新商圈 搜索更多: 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