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百货商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红商网讯:记者日前对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等进行采访了解到,电商的井喷、跨境购物的兴起、租金的走高、区域的分流等因素,使传统百货业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重重压力之下,实体商业转型的有利因素和有效思路也日渐清晰,O2O(线上到线下)、商旅文联动等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渐具雏形。而老牌商圈的“转身”,也对政府自身的改革提出了新命题。
中心城区“商业旗舰”减速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商业增速明显趋缓,以货品陈列销售为主要经营形式的传统百货业正经受着巨大冲击。
上海市静安区商务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621.26亿元,同比增长5.26%,增幅较上一年下降4.75个百分点。从企业看,去年区内40余家商贸企业中,便利店实现销售同比增长7.8%,百货店增长0.1%,专业专卖店、购物中心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从月度表现看,去年商品销售总额呈逐渐走弱趋势,1至2月为全年最高增幅,达到19.6%,3月迅速回落至-3.1%,8月起增幅上下起伏,至12月同比跌至-8.7%。
静安区的南京西路商业街全长1.8公里,从上世纪40年代起便成为上海重要的商业街。改革开放以来,区里通过土地批租、商业设施改造扩建、新建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静安南京西路的商业设施,提高商业档次,形成久光百货、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越洋广场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及高档的商业商务楼宇。目前,南京西路是上海国际品牌集聚最多的商圈,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实体平台。
但统计数据显示,南京西路商圈去年全年销售同比下降3.3%,商圈内的梅龙镇广场、伊势丹百货、中信泰富广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等核心商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售下降。
梅龙镇广场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南京西路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陆宏庆说,2000年起,商场销售额每年有20%至30%的增长,但2006年起就回落到10%以内;至2012年增幅回落至2%,去年则下降了15%,今年春节大降20%。他认为,2014年是个很大的挑战。
一项来自黄浦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10月,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这两条商业街市属、区属百货业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7%。
不少商场人气已明显下降。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一个知名女装专柜的销售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原来一个月能做35万元左右销售额,现在下降到25万元左右,主要靠VIP客户维持销量。在销量下降的同时,客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位销售人员说,2012年外地顾客和本地顾客的比例大概3:7,现在则是6:4,本地顾客成为主流。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海中心城区“商业旗舰”减速 传统百货业面临四大分流 上海传统百货业遭围剿 商旅文联动谋解困之道 传统百货业遭电商围剿 沪上老牌商圈转型求生 陈旭存:用老办法打造传统百货业的新世界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百货业正走向消亡? 搜索更多: 传统百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