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差距在2011年更为明显。2011年中关村IT卖场电子产品销售额下滑至176亿元,而京东商城2011年净销售额为210亿元。电子商务的强劲增长势头,已开始将传统电子卖场远远甩在了身后。
据中关村电子商会的估算,这一年包括京东商城、天猫等电子商务从中关村抢走的生意就超过100亿元。
张波昊认为,原先中关村卖场赚的是信息不透明的钱,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则让商家和消费者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消弭于无形,再想谋求暴利几无可能。
从中关村起步的刘强东,在蛰伏了数年后,通过创办京东商城这种电子商务的方式,开始逐渐蚕食原本属于中关村的蛋糕。
随着电子商务蔚然成风,蚕食者队伍还包括了天猫、淘宝以及原先在传统家电卖场深耕多年的苏宁、国美等企业。
转型之痛
就在2011年,一场由政府牵头主导的业态调整行动开始在中关村核心区域——中关村西区拉开大幕。中关村电子卖场标杆的海龙、鼎好、亿世界皆在此次业态调整范围内。
2011年5月,《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规划(2011年-2015年)》发布并实施,要求2011年年内,海龙、鼎好等大厦的商业面积要下降至50%以下,并引入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等符合业态调整要求的企业。
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经出现了业态调整的端倪。当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不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该区域发展,要求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到了2011年,“不鼓励”有了压缩营业面积的指标。
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为了落实上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中关村西区电子市场转变经营观念,海淀区政府先后出台文件,对引进与中关村西区功能定位相符合的优质企业的主办单位予以资金奖励;并对在卖场内符合条件的国际国内品牌专营店予以最高500万元的补贴。
如今业态调整已过去两年时间了,身处其中的3家电子卖场也经历了艰难的蜕变历程。
鼎好策划部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2009年以来,公司已发觉原有的卖场业态将难以为继,但并不知晓船头该调往何处,海淀区政府业态调整政策的出台也给了公司一个方向。
2011年8月,鼎好开始启动业态调整工作。2012年以来先后吸引了创新工场、清华科技园、国美电子商务等多家机构入驻,其中仅国美电子商务就承租了1.7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不过这并非鼎好一己之功。该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这些企业能够入驻,政府的牵线搭桥帮了很大的忙,单靠鼎好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
与鼎好相比,海龙的转型步履要蹒跚一些。法治周末记者在海龙电子城走访时,1楼、4楼都有不同程度的空置面积,在5楼的高端服务体验区,更是有大片空置的格子间。
海龙电子城品牌经理高晓莉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目前海龙电子卖场空置率约为30%,其中有一些是临近年底商户摊位到期所致。高晓莉坦言,由于整个IT行业出现萎缩,“引进什么样的产品,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作为市场主办方还处在摸索过程中”。
这种摸索和转型也让主办方承受着转型的阵痛。高晓莉透露,2011年下半年以来海龙清理了一部分商户,将高层的卖场改造为写字楼,引入教育、IT研发等企业,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年,海龙为此损失的租金超过1000万元。
相比之下,亿世界卖场进展不大。法治周末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该大厦的一楼有大量的空置区域,二楼也有不同程度的空置。
对此,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相比较前两家卖场,亿世界的产权更为分散,共有1451户业主,经营理念难以统一,使得很多业态调整的政策难以落地。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玉峰一直在关注国内电子市场的转型升级问题。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关村的业态升级,政府有引导的政策,但扶持的力度与市场主办单位的转型意愿、市场的需求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
看到曾经寸土寸金的卖场商铺如今有大量空置,一位曾在中关村经营多年生意的商户对记者感慨,现在“笼子是腾出来了,却没有太多符合条件的鸟飞进来”。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大批商户撤离中关村e世界电子卖场 不再续租
电子卖场的“黄昏”:中关村电子卖场退租潮调查
中关村电子卖场遇转型之痛:商户流失率超30%
中关村电子卖场遭遇转型之痛 商户流失率高
北京中关村e世界租户大量撤摊 电子卖场困难重重
搜索更多: 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