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店插足百货公司领地
红商网讯:目前,快时尚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招商的“宠儿”,能够引入快市场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商业项目招商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些快时尚品牌也抓住这一时机布局中国市场。目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布局各大时尚卖场的国际快时尚品牌有:瑞典服装品牌H&M、西班牙的ZARA和MANGO、日本的优衣库和无印良品、荷兰服装品牌C&A和WE、美国时装品牌GAP……在已进入品牌迅速攻城略地的同时,有多家品牌“遁入”中国市场,如英国的Topshop在今年五一假期中,开设了其在大中华区的首店;再如美国的Hollister,在今年3月在北京凤凰汇购物中心开其在华的第三家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开业多年的大型Mall因为更加注重创新打造年轻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而渐渐摈弃千店一面、模式难变的原有品牌,转而向那些新鲜、时尚的品牌抛出橄榄枝,曾经作为消费零售业绝对主力的百货公司们,正在面临被商业地产抛弃的尴尬。
内忧外困的百货公司
在快时尚迅速爆棚的同时,作为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的主力成员——百货公司们显得落寞寂寥了不少。
据Wind资讯提供的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三季度,除了今年刚上市的翠微股份外,其他42家百货上市公司合计创造净利润17.7亿元,增幅水平较二季度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为负29.5%。全行业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77.64亿元,同比下降18.32%。
百货公司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的百货上市公司数量依然为19家,但是亏损企业数增加了2家,均是来自武汉的企业:武汉中商和汉商集团,它们三季度分别亏损了402万元和213万元。
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商业贸易研究小组看来,前三季度零售业整体业绩下滑比较严重,百货板块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而根据宏源证券数据统计,百货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较前两季度有不同程度放缓的企业高达30家。另外,前三季度百货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速已经下滑至5.9%,增速出现显著的逐季放缓。目前全行业平均8.8%的收入增速,远低于年初普遍预计的15%到20%的水平,用萎靡不振来形容百货公司并不为过。
事实上,不少嗅觉敏锐的观察者,早已发现作为传统零售业主要载体的百货公司日渐明显的萎缩态势。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知名传统品牌大型百货企业中,已有不少家黯然退场,相关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
据上海当地媒体报道,今年中,著名连锁百货品牌——“百盛百货”管理的位于上海遵义路的虹桥百盛店,就在悄然间撤店关张,而业主方“虹桥上海城”随后宣布,原址将不再引进综合百货类商场,而是按照“大虹桥商圈”的整体规划,将该处物业予以扩建,谋划变身为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虹桥城”,预计在2014年年底开业。
更引人关注的事件发生在今年上半年,同样是在上海,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于5月29日关门停业,不久之后那里将被宝马品牌展示店所取代。1993年开业的第一百货淮海店,一度是该地段地标性百货公司,上世纪90年代声名鹊起,19年后它由于冷清的市场境遇而被迫选择了关门歇业。
在北京也不乏类似例子。如进驻北京已有10年的台湾零售巨头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和太平洋百货五棵松店,于去年先后关闭、黯然退出北京市场;永旺百货与朝阳大悦城的“离婚”则在北京商业地产行业闹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而其他包括西单百货、华堂商场等知名品牌百货公司的扩张速度也出现了明显放缓。一系列案例均佐证了购物中心与百货渐行渐远。
而朝阳大悦城与永旺百货两者的“联姻”也曾一度被业界看好,但双方分手后,朝阳大悦城总经理周鹏对外的解释是:去主力店、去百货化是中粮大悦城的整体策略,永旺百货的品牌不能充分满足大悦城顾客对于“年轻、时尚、潮流、品位”的需求,因此经协商与永旺百货终止合作。
在接受《安家》记者采访时,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从2003年以来,百货公司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如今,受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百货公司由原来的快速增长逐步进入瓶颈期,增幅缓慢,有些公司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不过,全国范围内百货店关门的情况并不多,也没有看到明显趋势性的萎缩。
王永平秘书长进一步分析道,从现在的外在发展环境和内部条件来讲,百货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迅速步入整体低迷,缘于行业内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二是行业参与者之间的高度同质化导致的低水平激烈竞争,其三是电商企业的崛起带来的外部竞争。
大悦城系列,是近年来在中国一线城市快速崛起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典范。而朝阳大悦城与永旺百货从联姻到分手的过程,正彰显了当前百货公司江河日下的市场地位。
房租急涨百货公司雪上加霜
首先,百货公司利润下滑与成本的上涨不无关系。通货膨胀条件下,商业企业被赋予了稳定平抑价格的职能,事实上,用工成本的上升,制造企业成本上升引发的进货成本的上升,已经逼得商业企业利润微薄,特别是商铺价格上涨,对百货公司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租金和人工费用快速上涨已经迫使行业销售费用率提升了0.19个百分点,在百货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中也不乏由于成本上升而压缩了利润空间的表述。
之所以受成本影响较大,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百货公司采取联营模式,而这正是目前百货公司困境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在欧美国家,当管理方主动介入采购的“买手模式(Buyer Model)”已经成为百货店服饰零售的关键点时,国内百货公司的“买手模式”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就形成了商品结构上的被动性。
联营模式下,百货公司的零售经营能力被极大弱化,更多的则是扮演起“坐地收租”的角色。百货品牌一般采用整租物业,然后再将物业分租给每一个商品品牌使用,百货品牌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或者销售流水扣一定的百分比,或者这两种形式取费用最高的那种方式来作为百货公司的收入。由服装品牌公司自己来负责终端的销售,自己依据市场变化、销售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身陷促销车轮战 百货业急寻出路
银泰百货子公司陷入3400万元股权纷争
重庆百货:控股股东拟全额认购
走出福建 泉州百货业全面扩容集体升级
武汉传统百货遭多重挑战 老百货8成已消失
搜索更多: 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