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海尔的老去:陷入了多而不专的怪圈 行业地位被拉远

  早熟的国际化

  经过90年代的大肆并购扩张,青岛海尔一下子从一家冰箱生产企业,到横跨几乎所有的白电门类。收购容易,整合难。一般来说,产品线迅速扩张,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整合,来梳理产品线,优化管理。

  不过,青岛海尔似乎没有这个耐心消化这些吞并的“休克鱼”,而是快速地开启了国际化。

  1995年,被誉为史上“最长品牌广告”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在海尔提出“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战略一年后开播。海尔兄弟中,哥哥取名琴岛,弟弟取名海尔,一方面音译青岛海尔,一方面则为纪念其国际化的第一步——借助引进技术推出四星级冰箱“琴岛-利勃海尔”。

  除了底裤男孩周游世界,《海尔兄弟》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比如伙伴之一是来自北欧的克鲁德,伙伴之二是来自英国的詹妮,伙伴之三是参战二战的老兵,有意思的是动画里面唯独没有中国人做主角。

  1998年,青岛海尔正式开启国际化发展战略,将产品卖到全球。根据公司规划,海尔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并开发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创造本土化的名牌,即“创牌”。

  因此,青岛海尔早期的国际化,以在海外建厂和收购海外工厂为主。

  1999年,青岛海尔提出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1/3”,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基于上述目标,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用于生产家电产品;2001年,海尔又收购了一家意大利冰箱制造工厂,建立了欧洲生产基地。彼时,中国还没有加入WTO,赴美设厂或许是为了规避关税壁垒。

  不过,青岛海尔的国际化虽然光鲜靓丽,对公司业绩却没有多大帮助。青岛海尔本想以建厂作为突破口,打开美国市场,创造全球化品牌。不了该厂却连续亏损了9年,更令人尴尬的是,中国2001年加入了WTO,家电出口美国的关税壁垒不复存在。

  或许,正是青岛海尔仓促的国际化,拖累了公司业绩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之际,青岛海尔却进入了业绩的瓶颈期。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营收分别为114.44亿元、115.53亿元和116.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8亿元、3.97亿元和3.68亿元。

  也就是说,2002年和2003年,青岛海尔营收增长约在1%左右,几乎完全停滞,净利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每况日下,2003年净利润仅为2001年6成。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青岛海尔又进入增收不增利的阶段。这三年营收分别为152.99亿元、165.09亿元和196.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9亿元、2.39亿元和3.14亿元。即经过了5年的发展,2006年净利润仅为2001年净利润的一半。直到2007年,青岛海尔净利润状况才逐步回暖。

  青岛海尔开始国际化的时候,媒体对其评价是“国内市场需求那么大,海尔却去开拓国际市场,这样做成本大,风险高。属于不在国内吃肉,却到国外去啃骨头。”青岛海尔的财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早熟”的国际化之路,却令自身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迷失了。在中国加入WTO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国内经济增长、海外出口都处于黄金时代,而青岛海尔却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尔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