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能力不足
接二连三被银行“索债”,对于深陷资金链困局的酷派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如酷派所称,集团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近期偿债压力大。
今年5月31日,酷派在数次以审计问题为由推迟发布2016年财报后,终于披露了酷派集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的管理账目。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非流动资产总额同比减少约29亿港元,流动资产总额同比减少约13亿港元。此外,其2016年营收约为79.94亿港元,同比下降66.74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2.1亿港元,而2015年盈利23.25亿港元。
这些数据意味着,无论是收入、盈利还是流动资产,与前一年相比,酷派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倒退。
其实,早在2016年11月,酷派便发布过盈利预警,称2016年酷派将由盈转亏,预估亏损额为30亿港元。但实际的亏损额远超酷派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酷派业绩下滑已现端倪。法治周末记者查询酷派2015年年报发现,当年营收为146.68亿港元,同比下跌41.09%。
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看来,过度依赖运营商渠道、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以及被乐视拖了后腿等都是酷派遭遇滑铁卢的原因。
在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年代,凭借和运营商的合作关系,酷派在2013年时的市场份额曾位列全球第七,一度占据中国智能手机的前三名,与中兴、华为、联想手机一起被业内统称为“中华酷联”。但到了2014年,运营商缩减对手机厂商的补贴,酷派深受影响。当年财报显示,尽管总收入创出249亿港元的新高,但其毛利率已跌至12.1%。
在出货量上,受运营商压缩补贴的影响,酷派也出现较明显的缩减。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2014年,酷派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为4900万台,2015年,缩减为3800万台。而2016年年底,酷派出货量仅为1500万台。
一位已经离职的酷派内部人士曾向法治周末记者列举了六条酷派“造血”不足的原因:“品牌没有拉力;营销非用户导向、不够接地气、不够互联网化;渠道乏力;新产品延迟推出;原有产品性价比不高;团队动荡。”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酷派一月遭3家银行催债2.4亿 如何活下去成首要问题 酷派危局:偿债压力大手机业绩下滑 房企会接盘? 酷派:去年净利亏约42亿港币 从国内前三到诉讼缠身 乐视系酷派:大哥有难小弟遭殃 被银行追讨2.4亿元 乐视风波发酵 多家银行向酷派索债 搜索更多: 酷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