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二:
产业融合比较牵强
联想是做传统互联网硬件起家,把PC和笔记本的销售做到了极致。在传统产业布局上,联想无可挑剔。PC和笔记本的融合无话可说。这也是联想较为强势的两个业务单元。
但在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转化过程中,联想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其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并没有延续到移动互联网中来。在苹果iPhone面世后,联想触动极大,并于2011年推出了乐Phone,也曾风糜过一阵子,甚至短暂获得过手机领域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但后来一泻千里,相继被小米,华为,OPPO,VIVO超越。联想想迎头赶上,并且走了捷径,2014年花29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当时笔者曾撰文指出,没落的摩托罗拉是已经成为一种负资产。从这两年来看,摩托罗拉确实没有给联想带来任何经营的有利之处。
尽管购买摩托罗拉是杨元庆作出的决定,但笔者可以肯定,这种重大并购,杨元庆是绕不开柳传志的,是肯定得到了柳传志的支持和赞同的。所以,这个责任不应让杨元庆一个人来承担。
现在做企业,都在讲生态,讲产业链。换句话来说,就是产业融合和延伸。联想在互联网领域做得不错,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做得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不用我来细致描述。 从业绩上来看,收购摩托罗拉,对联想手机业务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是拖累。截至今年3月底,联想的移动业务收入97.79亿美元,按年增加7%;但扣除会计等其他费用,移动业务税前经营亏损4.69亿美元。上一财年,移动业务就亏损3.7亿美元。如果说当时是由于收购摩托罗拉需要大批资金使然,但经过一年,联想移动业务非但不见起色,税前亏损反而扩大了26.7%
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联想是一再错失机会。这或许与其传统互联网业务做得过于强大有关,一直沿袭的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更为系统化、生态化的工程。苹果强,除了产品给用户的体验外,还有应用系统,讲究软硬件的紧密融合。现在做得好一点的,都在不断强化软硬件的相互渗透。乐视和小米是一个典型例子。华为手机端上的应用,也在不断丰富化,差异化。这些是他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联想产业融合这步棋没走好,与柳传志的谋篇布局不无关系。在柳传志时代,他十分注重的或许只有两块:一是PC,二是笔记本。这两个产品在联想内部的融合上是做得不错的。所以,销售业绩也不错,品牌也不错。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联想的产业融合做到了相辅相成。柳传志对产业融合的目光,或许就停留在这一块上,没有更进一层,预见性地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收购IBM笔记本业务,联想也没有做到最好。作为一个笔记本品牌,IBM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可替代。但很遗憾,联想收购后,这个牌子现在在市场上基本上消失了,联想只拥有其子品牌think pad。这个品牌比起IBM来,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实,联想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没惊慌失措,猝不及防。在苹果推出iPhone之后,联想推出了乐phone。但联想在PC端和笔记本的长处,并没很好地整合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即手机和平板上来——当然,联想在传统硬件上都做不好,在手机应用上要有所作为,那就更难了——联想做手机逃不出过于熟悉的PC业务套路的掣肘。
或许看起来,这其中有很多是杨元庆时代的事情。但不可否认,联想产业融合这一步,其实应该提前布局;况且杨元庆背后站着的就是柳传志。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京东联想全面战略合作:3年目标销售600亿元 京东与联想敲定战略合作 三年目标销售600亿 京东联想隔空示好:刘强东杨元庆或谋大事 苹果手表二季度销量急降55% 联想却增长了75% 联想欲赶风潮推AR游戏 搜索更多: 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