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产、光伏电站和储能电站上的布局,还不能形成盈利支撑,甚至影响利润水平。”国泰君安香港证券部分析师陈欢瑜称,“预计两三年内,比亚迪电池储能站业务难以支撑起储能电池的成长性。”
比亚迪光伏发电站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成本确实非常高,但是国家对光伏电项目上的补贴力度会非常大。”
果然,2010年12月,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宣布,计划在明后两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其中对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其他费用按不同项目类型分别按每瓦4元和6元给予定额补贴。
但令比亚迪意外的是,财政部同时宣布取消39个“2009年金太阳工程项目”的补助资格,其中商洛比亚迪榆林光伏发电项目也名列其中,原因是工程实施不力。
多元化风险
“比亚迪之所以进入新能源,是因为比亚迪采取的袋鼠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集中内部资源,在已有的商业领域成功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利用内部的资源,像袋鼠一样繁衍一个又一个新业务。”王建钧告诉《财经国家周刊》,“IT产业孕育了汽车产业,比亚迪将利用IT和汽车再孕育出新能源产业。”
与比亚迪发展路径相似的是另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杉杉集团。这个曾经是服装业大哥大的企业,通过收购转身成为了锂电池电解液市场上的大哥大,随后又发现在新能源市场上与政府合作的重要性,开始收购了科研机构,并开始布局科技园区和中国的“奥特莱斯”,现在甚至拥有了众多银行和基金的股份。
杉杉学习的是日本商社的模式,并最终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控股公司。与之相比,不断进行产业转移,并在产业链条内快速垂直整合的比亚迪,也渐渐显露出向商社模式逆向发展的迹象。
“日本商社原来都是跨国性的商贸巨头,随后兼做实业投资和资源投资的全球业务,是商贸和投资的混合体;比亚迪目前还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独立分析师钟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现在的比亚迪与以前的一些曾经规模大过的企业一样,看到的都是市场满地是机会,都想伸手抓紧,事实上最后多元化成功的企业,非常少。”钟师称。
这样的多元化扩张,和战略转移带来的产业链布局,引发的资金压力也是致命的。业内人士分析,比亚迪加速A股上市计划,与其资金紧张密切相关。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纯利润达到了24.33亿元,同比上升4%,但同时负债率高达57.6%。
“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是比较高的,这与其多领域的投资和不断扩大产能有关。”陈欢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与其他汽车公司相比,它并不是一家值得推荐的公司。”
分析师认为,王传福进入的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贸易模式尚未成型,因此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高度依靠当地政府资源、财务补助和政策扶持。
“没有一家企业是靠财政补贴而生存下去的。”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春波直言。
比亚迪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于其核心业务增长的放缓。《成长的博弈》一书作者的安德鲁•坎贝尔曾提出,当一家公司预计核心业务增长将会放缓,于是着手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推出各项举措,并进行收购——而数年后却只能回到起点,把所有新业务卖掉或关停。
依靠现有的汽车业务和手机制造组装业务的盈利,究竟能否推动新能源的这艘航母的运转,仍然充满悬念。现在的比亚迪如同在钢丝上急行,平衡显然至关重要。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比亚迪悄然裁员上万人 电池王国陨落 比亚迪F3数十起事故 汽车安全气囊均未打开 比亚迪深陷质量门 各种问题遭投诉无回应 比亚迪为何充当冤大头? 桂林福达招股书涉嫌造假 拿什么拯救你:只赚一分钱的比亚迪 搜索更多: 比亚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