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危机重重
该事件发生后,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热议。化妆品观察搜索发现,大部分网友对屈臣氏的评价比较消极负面,“这公司文化很随性”、“玩不起别玩”、“屈臣氏必须道歉”。
同时牵连出消费者对屈臣氏方面的吐槽。例如,“好多年不进屈臣氏门店了,导购嘴太碎”、“买的时候说是促销价,结账时候说是原价,又不是没经历过”、“天天就知道推销自己的自有品牌”。
在知乎上搜索“屈臣氏”,诸如“屈臣氏是如何让消费者一生黑的?”“被屈臣氏导购忽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话题均有几千条回答。
深受负面缠身的屈臣氏,近年来业绩也并不乐观。财报显示,2016年,屈臣氏在中国的营业收益为209.14亿港元(约合人民170亿元),首次出现业绩下跌。后续几年,屈臣氏在中国市场的营业收益有所增长,但盈利增速未有起色。
2020年,受疫情影响,屈臣氏中国区收益总额为167.39亿元,同比下降19%。同期,屈臣氏中国区同店销售额跌幅达21.8%,这已是除2019年外,该数据持续第5年出现下跌。
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屈臣氏中国区销售额为96.41亿元,同比上涨32%,这是屈臣氏近5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最大增幅。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增幅表现也与公司前一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有关。
伴随着业绩下滑的,还有屈臣氏在品牌心中的滤镜。尤其是对于新锐美妆品牌来说,屈臣氏不再是最优渠道选择。2021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国货彩妆品牌橘朵退出曾入驻的两家北京屈臣氏门店。
“屈臣氏既要支付高昂的入驻费,又要忍受高达约35%的扣点和长达3个月的账期。相比之下,新一批美妆集合店普遍有更友好的账期和折扣条款,且往往采取买断模式,盈亏不必由品牌方承担而是由集合店承担。”一位新锐品牌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观察。
或许是意识到问题所在,屈臣氏于2017年开始改革,包括进行数字化升级,猛攻线上推出线上官方店、小程序(屈臣氏云店)等渠道,与菜鸟、饿了么等合作拓展外送服务,支持自提、闪送、邮寄等服务。
为了契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屈臣氏也对门店进行三方面改造。一是缩减国货品牌、自有品牌数量,引入LUNA、the SAEM等韩妆品牌,增加爆款产品提高销量。二是采用更潮流的彩妆元素装饰门店,引来年轻人拍照打卡。三是屈臣氏通过培训重塑门店导购形象,提高导购服务水平。
但从消费者反馈来看,这番改革似乎还未受到市场认可。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屈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