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松散型加盟不太有未来”
《商业观察家》:按便利店行业报告,整个行业的前20强(除掉石油系),排到22名才1000家店铺,60-70%的便利店百强企业都只有一两百家门店,这些小便利店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张晟:日本虽说有5万5千家便利店,北海道的SEICO MART也只有1000家,人家也过的好好的。
我一直说“规模只是便利店的充分条件”,还是看精细化管理做的好不好,这才是必要条件。
罗森也有一些地区也是100多家店,盈利也挺好。因为我们是采用公司授权制,100多家照样能生存。
《商业观察家》:展望未来便利店的走向,小便利店企业未来该如何走?现在中国基本上每个省份、小到每个城市都有一家有100多家便利门店的所谓区域龙头,这种企业换掉门头,里面看起来毫无差异,也没有鲜食,也都像是烟酒杂货铺。
张晟:集中是肯定的,这是任何行业都要的趋势。只是集中度达到多高。像美国马路两边都是便利店,日本便利店现在只有三四个品牌,关键要看是不是消费者需要的。每个国家情况都不一样。
“蟹有蟹路、虾有虾路”。有的也活的很好。我们前期也在研究“罗森小站”——在原有的夫妻老婆店的既有店面,用最低的成本,让夫妻老婆店“翻牌”成罗森,及如何让他提升业绩。在商品和管理上是紧密型的,但店铺装修简洁,成本就较低。
通过“罗森小站”研究小店怎么生存,至少我们实验下来还是不错的。
整体来说,便利店松散型加盟可能不太有未来。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可能要靠自己在供应链上的掌控来做文章。
《商业观察家》:但松散型加盟的代表美宜佳在规模上已经把第二名甩的远远的了,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
张晟:中国容量实在是太大了,中国便利店市场总容量是60万家。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松散型加盟的竞争力相对有限。
根本还在供应链——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均质的服务和商品,店铺里面有没有假货,有没有问题,相对而言越紧密的加盟连锁,风险越小。
商务部出台便利店连锁政策,也是要对便利店做一个升级。
《商业观察家》:便利店行业有没有出现局部的供求过剩或者饱和?比如长沙、东莞等地的人均店铺数已经超过日本。
张晟:肯定有。就以上海为例,上海从2003年开始店铺数就没有增加,只减少没增加。所以肯定是内部调整。很多城市便利店饱和度已经超过上海。
《商业观察家》:中国的便利店投资到去年整体增长只有6%了,前几年便利店行业的增幅都是两位数。怎么看待行业整体投资的下滑?
张晟:这是前几年的“虚胖”——太多的钱投进来,然后大家都来开几万家、开几千家店,“喊坏掉了”,现在是回归正常、回归理性。
就像罗森也是从前几年的40%的增长,现在基本上到以20%-25%的速度在增长。
来源:商业观察家 文/颜菊阳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