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升级
李维没有料到,竞争对手的行动会如此快。
在OYO中国成立之前,去哪儿就成立了Q+酒店,模式与OYO类似。最初该业务的规模上升得很快,但由于Q+业务亏损,作为美股上市公司的去哪儿在今年年初终止了该项业务。
对于华住来说,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华住聪明的地方在于,通过投资的方式入局,短时间内亏损不会对华住本身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OYO和H hotel的投资,季琦在H hotel的融资发布会上表示,前者更多是试探性质,后者则是押注式投资。华住集团不仅帮H hotel背书,还将IT系统、人才、供应链集采资源共享给H hotel。据悉,H hotel成立100天已经签约500家酒店、覆盖80个城市。
不过H hotel对于业主的要求相对较高,设置的门槛为月收入超过9万元的单体酒店,而OYO在前期的加盟门槛为客房数量在30间以上。
除了华住,其他OTA平台、酒店集团等竞争对手也环伺左右。美团推出了轻住集团,携程也推出了星呈和丽呈酒店品牌,并战略投资了旅悦集团,后者推出了 “索性”品牌,模式与OYO类似。
长江证券分析师范晨昊对于传统酒店尝试OYO模式并不看好。他表示,在OYO之前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酒店集团,但是他们的重点当前不在、未来也不在加盟上,因为作为上市公司,他们需要考虑报表和投资者的回报,不可能再对酒店业主进行大笔补贴,所以即便他们现在有一些模仿OYO的做法,但是这肯定不是他们主要的方向。
不过无论如何,互联网行业和传统酒店行业水乳交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华住集团现在不仅战略投资了H hotel,还自建了共享预订平台“一宿”。而对于OYO中国来说,此前OYO中国的高管全部是来自互联网平台,但在OYO 2.0发布会现场亮相的高管中,增加了不少来自于消费行业背景的高管。朱磊此前供职于百威英博高端事业部,目前OYO中国首席运营官的施振康曾在百事可乐和雅高酒店工作,首席法务官伍小翠此前任职于肯德基和必胜客,负责新兴市场的徐一峰曾在可口可乐和宝洁任职。
兼具消费和互联网基因之后,OYO中国接下来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来源:《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碧雯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OY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