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OYO身上找到了拼多多的影子,也有人将OYO看作为又一个瑞幸,或者是ofo——OYO身上几乎集合了最近几年的热门流行词:消费下沉、疯狂扩张、私域流量。
5月底,OYO“特意”在成都召开了一场极为匆忙的发布会。
之所以选择成都,与其说是因为OYO中国的第10000家店在成都,更多人愿意理解为是受OYO直接竞争对手华住集团的影响。
就在同一天,在离OYO发布会地点的几条街外,H hotel也召开发布会,宣布获得华住集团和IDG资本的战略投资。与OYO中国模式类似,H hotel也是主打轻模式。
在后者的发布会现场,华住集团董事长季琦称,对于同行类似ofo的扩张模式,最后只会带来一地鸡毛。而OYO中国高管在一开场就宣称,OYO代表着年轻,代表着未来,“再用传统的思维做酒店管理一定是死路一条”。
两家公司正式开战。
OYO中国CFO李维。来源:被访者
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华住将成为OYO中国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2017年华住集团投资了OYO集团1000万美元,并达成了5年的合作备忘录,那时OYO还没有入华。2017年年底,OYO中国正式成立,并开启风暴式扩张模式,季琦终于“醒了过来”,“因为他觉察到了危险”。
从成立至今的一年半里,OYO中国通过轻加盟的模式取代华住集团,成为仅次于锦江集团的中国第二大的酒店管理集团。截至5月30日,OYO中国已经拓展了超过1万家酒店,拥有超过50万间房间,覆盖了280余家城市,员工超过8000人。
李维介绍称,每个季度OYO中国的增量是15万个房间,这是中国其他三大酒店集团加起来的4倍还要多。
新一轮单体酒店圈地运动已经开始,最终谁将抢占到高地?
闯入者
作为第一家Copy from India的互联网公司,OYO中国面临的机会比印度本地市场更多。李维介绍,到目前为止,OYO中国占到OYO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在全球1.6亿间需要改造的客房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中国。
目前,国内连锁酒店市场是金字塔结构,占领金字塔尖的连锁酒店品牌包括华住集团、首旅如家、锦江之星,塔座是单体酒店,占到整体酒店数量的90%左右。现在酒店连锁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市场结构也从金字塔向橄榄形变化,背后则是单体酒店升级改造的机会。
此前季琦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部分酒店现在还是经济型和中档,不会是中高档和高档。“中国的国民财富增长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能一下暴富,现在大部分酒店都不做经济酒店了,只做中档了,我们从来就没这么做。对我来说无论是消费升级或降级,我们始终在这里。”在季琦看来,把经济型和中档做好就很了不起,而且利润丰厚。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新入侵者会以单体经济酒店整合者的姿态抢占这块他坚守的地盘。
相对于中低端、房间数平均小于80间的规模的单体酒店,此前三大连锁酒店更在乎中端、规模化和统一标准化,相对于三四线城市,连锁酒店的用户群更多锁定在商旅用户较多的一二线城市。
尚美生活集团CEO马英尧称,过去的连锁酒店的连锁化率仅占到整个市场的10%,线下还有40万~60万家单体酒店。当房地产红利消失,酒店行业已经从新造房屋,新造标准化的酒店1.0时代进入到对存量酒店进行品牌化和在线化改造的酒店2.0时代。
OYO模式正是2.0时代的闯入者。OYO以轻改造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单体酒店盈利模型,通过对线下单体连锁酒店进行轻资产和品牌化改造,将酒店收入的3%作为佣金收入,不再收取加盟费和软装物料费、人员管理工资。
相对于OYO印度的全线城市扩张,OYO中国首先选择了单体存量酒店分布更多的三四五线城市。
“很多平台其实并没有下沉到很低线的市场,但是这些市场的酒店业主是有需求的,而且一点不比大城市少。”OYO中国首席发展官胡宇沸介绍称。
OYO中国首席发展官胡宇沸。来源:被访者
正因如此,有人在OYO身上找到了拼多多的影子,也有人将OYO看作为又一个瑞幸,或者是ofo——OYO身上几乎集合了最近几年的热门流行词:消费下沉、疯狂扩张、私域流量。
不过按照李维的解释,OYO要做的事情,是房地产和酒店住宿旅居两个生意的交集。最早成立的OYO印度目前不仅对经济型酒店以及中高档酒店进行改造,还开始涉足OTA市场、联合办公空间,OYO日本则开始进军长租公寓市场。
OYO中国的发展路径或许也将遵从其兄弟公司的发展路径。某投资人认为,OYO模式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帮助传统企业构建数据资产与私域流量,解决企业在互联网上营销获客和用户运营的问题,最终发展成为品牌模式和平台模式,其模式可以复制到很多行业。
去年10月,OYO中国悄然变更了自身的经营范围,增加了餐饮服务、物业服务、酒店管理咨询等方面内容。胡宇沸表示,目前OYO中国正在试点餐饮行业。“OYO最终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线下门店连锁集团。”胡宇沸说。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