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市场异常火热的当下,连咖啡是如何利用产品搅动社交关系链,不断提升各方面销售数据,打出自己的差异化的?在虎嗅FM创新节零售私享会的现场,连咖啡合伙人兼CMO张洪基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分享,希望能能给对 “社交+零售”有好奇有关注有思考的你一些启发。
我几乎不用太多的语言来描述今年的咖啡市场有多火。
咖啡先天就是一个和人际关系和场景高度密切相关的产品和品类。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那些早上8点半或者下午2点半必须要喝一杯的刚需场景之外,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咖啡消费都是来源于多人场景,来源与人际关系,比如一个会客场景,聚会场景,开会场景,头脑风暴。
对于连咖啡,“传情达意无处不在”这八个字,是我们产品运营、营销品牌迭代的一个核心。
三次认知迭代
最早的咖啡是以咖啡馆为核心。大家可以体会一个细节,我们以前说去星巴克消费,大概率会说咱去星巴克坐会,我们去星巴克聊聊,核心其实是去那个空间坐一会。2014年,我们开始做星巴克代购,那会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我们改变了一个咖啡的消费方式,到现在我们做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所以,咖啡馆和咖啡品牌的差异是什么?传统咖啡品牌是以空间为核心,而新兴的咖啡品牌是以人为核心的。真正面向未来的商业,其实是以人为核心的,这是一个基础转变。
但仅仅是从咖啡馆到外卖还不够。以人为中心的消费,意味着一杯拿铁,一杯美式是无法包打天下的,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场景下,应该提供不一样的产品。所以连咖啡也在不断做着自己的产品迭代。
提供合适的产品也是我们的第二次认知迭代。
第三次认知迭代其实来源于今年的小程序。今年我们在小程序上做过类似于拼团这种流量产品,也做过“口袋咖啡馆”这种品牌导向的产品。本质是什么?我们觉得咖啡消费这种高频次的生活场景,消费最终的核心价值是要离用户更近。在用户刚好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能想起我。这是我们“无处不在”的第三层理解。
所以,无论是基于小程序做的一些社群,基于微信群的分享,裂变行为,还是口袋咖啡这种窗口,我们的核心都是说一定要更靠近用户,甚至在用户需求刚刚要出来,甚至他没意识到自己其实是需要一杯咖啡的时候,我们主动去触达他,这是我们所说的无处不在的第三层意思。
不是星巴克
今年的8月1号有一个标志性的事情发生,星巴克第一次在国内推出了自己的外送业务,也是全球首次。我们团队内心其实是很激动的。为什么呢?2014年5月份开始,我们做星巴克配送,2016年初,我们切换到了自有的品牌,总是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外送咖啡这种不基于店面的咖啡消费到底是不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自己当然坚信是,但其实所有人都在打问号。但在星巴克做外卖动作的时候,忽然所有人都不问这件事了,我们甚至从一些咖啡从业者那里听到咖啡似乎等于外送咖啡了。尤其是一些传统连锁品牌,他们其实有一些失落感。
要说我们在过去三年里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什么,其实不见得说得清楚,正确的大方向也不见得完全说得清楚,但我们确定一点——不是星巴克。
我们在过去几年看到了不少有亮点的咖啡企业,比如Costa,非常正宗的英国咖啡品牌,有沉淀,有文化,有对咖啡本身非常深刻的理解和供应链的积累;还有漫咖啡、咖啡陪你,也是在对空间、时间的规划、品类的规划上有非常大的创新。
但为什么,咖啡品类里边依然只有星巴克?传统咖啡馆逻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第一是标准化。全世界不管你有一千家店,三千家店还是更多,是不是能保证一个口味,给用户的服务和产品是不是符合预期的;
第二是品牌文化。我们几乎很难想到,在短时间内中国是否有可能出现一个星巴克,后者已经花了30年时间在全球积累起来了非常深厚的品牌文化,我们觉得很难。所以,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能否在星巴克建立的规则之下,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新维度。
虽然我们还不确定要怎么赢,但我们知道只有当我们不做星巴克的时候才能不输。做到这一点,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一杯好咖啡,第二是社交咖啡。前者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一切高效率低成本的流量模型,一切好的产品运营方法,没有好的产品,都是白费。
为什么说咖啡和社交是强关联?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咖啡外卖市场竞争激烈 连咖啡有意拓展企业客户 瑞幸咖啡和连咖啡的“裂变”之战:谁是增长王者? 连咖啡试水团购一杯不到4元 也要打低价牌了? 试水团购业务 连咖啡要打低价牌了吗? 连咖啡“社交新零售”PK星巴克“第四空间” 谁更胜一筹? 搜索更多: 连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