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日本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在东京开业。
如今44年过去,这家便利店已裂变成70000家,成为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2016财年,7-ELEVEN人均创造利润116万人民币,阿里为117万人民币,而亚马逊、沃尔玛均不到5万人民币。
一家传统的零售店,是如何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下,不但生存了下来,还做到超越沃尔玛比肩阿里的业绩?
美国血统的7-ELEVEN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大型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在超市业务上遭遇社区小贩卖店见缝插针式的蚕食,业绩开始下滑。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公司派铃木敏文等人前往零售业发达的美国“取经”。在那里,他们走访了众多零售店,很快就有了新发现。
在一家外表毫不起眼的小店里,铃木敏文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日常杂货,顾客几乎所有的日常需求都能够在这里得到满足。
这让有着近十年零售行业经验的铃木敏文也大开眼界,并且兴奋不已。
铃木敏文走进的这家小店,正是7-ELEVEN连锁店。
这家1927年成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连锁店,最初不叫7-ELEVEN,而叫南方公司,其经营的业务也并非百货,而是一家制冰公司。
后来,在顾客的建议下,店内才开始卖面包、牛奶等食物,没想到大受欢迎,所售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必需品。
1946年,为了方便人们的购买,连锁店的营业时间延长为早7点至晚11点,公司也改名为7-ELEVEN。到铃木敏文到美国考察时,7-ELEVEN在美国已经开了4000家店。
回到日本后的铃木敏文,对7-ELEVEN的经营模式念念不忘,在深入了解之后,他向公司提议将7-ELEVEN引进日本,但遭到其他人的激烈反对。
在反对者看来,当时的小型商店日子也不好过,正纷纷关门,引进便利店岂非自寻死路?
但铃木敏文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亲自下一线去调查、走访,最后总结出小型商店纷纷关门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是没有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反应迟钝。
一个典型的例子,顾客通常只在下班后、周末或节假日,才有时间去商店买生活用品,但小型商店的营业时间正好跟顾客上班时间重合,周末还停业。
另一方面,顾客希望购买有品质的商品,但小型商店却不做调研,错误地认为顾客喜欢廉价商品,甚至将其等同于畅销品。
竞争对手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机会。
铃木敏文据此对公司董事会展开游说,但美国总部一开始并不看好,甚至开出了高昂的加盟费,并要求八年内做到1200家。
这让华堂总部很不爽,铃木敏文苦口婆心,只换来一半的资金支持,另一半他不得不搭上自己的存款。
就在铃木敏文赌上自己的积蓄,准备大干一场时,第一次石油危机又不期而遇,日本经济出现战后第一次负增长。
许多商店在大萧条中纷纷关门,而铃木敏文却在东京开出了日本第一家7-ELEVEN。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你楼下的社区便利店 被它们盯上了 扩大非油业务 中石化把无人便利店开进香港 以便利店主为团长 考拉精选获3000万融资 京东挖脚7-11管理层 欲开展直营便利店业务 亚马逊收购大量小型零售店 准备在英国设无人便利店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