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只是没有人想到,时势的转换,竟然可以在转眼之间。
但这个锅能全部让时势来背吗?
善林金融出事后3个月后,(4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批捕),每个月亏损500多万的邻家便利一夜之间黯然退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更何况这不是历史,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131便利店,因为投资方春晓资本出问题(投资的P2P爆雷),从宣布融资到宣布资金链断裂,亦不足5个月。
业内人士告诉《灵兽》,全时生活之所以闭店,也同样有资金方面的问题。百度页面上可以搜索到全时生活员工此前还有媒体报道,复华集团旗下的全时便利资金链也遭遇问题。当然,全时生活并不是纯粹的便利店——有的门店面积500多平,除了生鲜、食品等商品,还有爱炉火锅、D5牛排等餐饮。
乖乖,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500余平,到底是要做餐饮还是要做便利店?生鲜小业态是个更难干好的活儿——截至目前,生鲜小业态的玩家里,《灵兽》也还没见到几家真正盈利的。
便利店其实是个苦逼活儿实。换句话说,绝非一个可以轻易获利、更不是一个暴利产业。却总有人不信这个邪,想跟进来试一试。
话又说回来,这个业态再怎么不受待见也是现金流颇为充足的零售业,但如果无法获得外来资金注入就连半年都支撑不了,这些企业当时是凭什么一头扎进这个领域的?
是凭一腔热血?还是靠一脸情怀?
便利店当然有市场,任何一种业态都有市场,任何一种业态都有盈利的企业。遗憾就遗憾在,可惜不是你。
它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芬芳虽迷人,陷阱亦致命。
但你必须清醒,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便利店的大规模发展。中国这么大,有便利店发展的空间,也有适合便利店发展的城市,绝对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业业态在不断创新迭代的环境下,市场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所以,不要被外表所迷惑。我们来随便捋捋,便利店到底是个多大的坑。
1)竞争对手不是同行
很多人认为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其他便利店品牌,比如7-11之于罗森、全家,武汉中百罗森之于today,没错,这是对手。《灵兽》办公楼下,直径五十米内开了好邻居、全时、便利蜂、中商惠民等四五家便利店,还有在楼下这样的无人便利店,如此残酷的竞争,很好奇它们是如此存活的?
但这还不算什么。因为还忽略了一个更大的竞争对手——夫妻老婆店,全国有近600万家这样的小店,便利店在与同行品牌竞争的同时,这些夫妻老婆店也是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而且,你必须规范化,它是化整为零,随意化、亲情化、熟人经济化,完全不一样的打法,甚至不在同一个竞争维度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上。
也就是说,便利店一开业,陷入的就是一片汪洋的人民战争。
所以,至少你得想清楚,要怎样才能打赢一场人民战争?
2)高租金高人力成本
便利店的特性决定了面积小,但地段必须好。这意味着租金一定低不了——如果在一线城市,光是租金和人力成本,就足以让一家业绩一般的便利店天天白干。这一点,相信做便利店的企业心里更清楚: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嗯,二三线城市,好一点的小商铺,成本也不会低到哪去吧?真以为一开张就能天天卖个1万2万3万?
真相是,中国近10万家便利店里,一天卖个一两千块钱的,才是最常见的吧——说真的,看到很多企业吹牛B,我都不好意思点破。
3)外卖平台抢食业绩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中即食品销售额在10%以下的便利店比例降至41%,同时,即食品销售比例在10~20%和20~40%的便利店分别增至24%和20%,即食品销售增加明显。但相比日本市场中大多便利店生鲜及半成品占比为30%~40%,中国市场的即食品销售比例还不够。
何止是不够?简直是永远也不可能够。
便利店的核心商品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是中食。但在中国的大部分市场或是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区域,这恰恰是不成立的。
原因在于,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餐饮业态,几乎渗透进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胡同、每一个小区,甚至每一幢楼下。中国人并不缺解决即食性快餐的场所,并且体验性大部分都不比便利店差。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外卖平台,高度发达且无处不在的美团、饿了吗等外卖平台,虽然也给便利店的线上业务带去了一部分订单,但同时也大量抢走了原本该由便利店做的生意,比如中食就是其中之一。
好吧,便利店企业们,你们该如何打赢一场一片汪洋的与外卖平台的战争?
4)苦逼的夜间消费
便利店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夜间消费,即晚上23:00~7:00这段时间,有一个数据是大约占比在30%。
但对中国大部分市场尤其是北方市场来讲,这又是一个伪需求——南方城市如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地除外,华东的上海也还凑合。
中国的便利店,大部分估计占比也就10%左右吧?
请问,便利店企业们,你们该用什么方式去补回这个做不到的业绩?
5)看不懂的中国式直营
从国际尤其是日本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路径看,无论是7-11、全家还是罗森,最终走上盈利这条路,靠的都是加盟。
而这也是最让《灵兽》无法看懂之处,因为在中国,大部分便利店企业竟然义无反顾地是做直营——我当然理解因为供应链能力不足、总部管控力不足、运营能力不足,但不足就能让直营盈利成为可能吗?
凭什么你觉得可以靠直营创造一个奇迹?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从现金流角度看,大陆便利店能复制台湾全家模式么?
九家六沐智慧便利店入驻地铁R2线 造就东莞“新黄金干线”
131便利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员工正在被遣散
重庆渝百家超市易主 50余家门店或转型便利店
中国10万家便利店混战 日系加强攻势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