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便利店的三条建议
第四,给便利店老板的建议,所谓占山为王,不是光把旗子插到山头就行。
看过上甘岭的都知道,我军在和美军周旋时,表面上美军占领了阵地, 但是一到夜间,我军就开始反戈一击。所以美军占领的只是表面阵地,我军则占领了隧道里的阵地。
这种情况也好比现在的便利店的高速扩张。我们不能说,已经发生的事,对行业没有影响。
一年开那么多新便利店的时候,有没有仔细的计算一下一年之内多少店能打平盈利?在2018年下半年扩大规模,乘胜追击?看看天,恐怕为时还早。
最近一年,很多便利店品牌都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勇敢的远征,但是这些品牌真的在那些新入城市扎下根了吗,形成自己的特色了吗?
之前潘金菊女士有篇文章《便利店的山头时代》,说的挺好,她指出便利店是要跑马圈地,机会难得。但是顺着“山头时代”这个比喻,笔者更提倡“占山为王”。我们现在的一些品牌,山头占了,却没有称王。
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甚至比P2P还危险。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在成熟市场做密度,短期看比在新兴市场做广度更重要。因为便利店相较于大卖场,对供应链依赖更深。而且各种外送平台的星兴起,也解决了部分城市比如北京冬天客流过少的问题。
平心而论,这点上还是日资便利店打得更稳健。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罗森、7-ELEVEn去了南京,而且创了日商的记录,和苏果便利店三足鼎立。有人说这是因为新闻噱头足够,我觉得不是,个人认为罗森、7-ELEVEn是把南京当成了桥头堡在打,进而进军安徽合肥。这一步一步都是算计好的。
如果实在打不赢,就撤回来,不丢人,所谓九败一胜,真正符合这句话的是汉高主刘邦,别人是积小胜为大胜,他是积小败为大胜。
第五 潜心钻研店型,多准备一些秘密武器
个人一直看好便利店,是觉得便利店有很强的“接口”效应,就像一个电脑U盘。对接外部资源的能力很强,从便利店自身来看,经营的灵活性变化性也很强,不拘一格。
就像陶冶老师所说,便利店永远在变化,没有套路就是最大的套路。
当然,过冬的时候,正是潜心修炼绝世武功的时候。消费升级带来的场景碎片化,消费行为的碎片化,便利店是否有了应对之策。便利店从大的类型分,还是商圈店和社区店两种大类,其中比较成型的是商圈店,社区店现在还在摸索中。虽然细说起来,很多品牌都能列出8-10种店型,包括一些特殊商圈,比如交通枢纽,学校。但是问题是,其他这些非主流的店型能不能将它们的潜力挖到极致?成为和商圈店一样的主力店型。
便利店本质上还是零售业,没有单店模型,最终都是坑。现在的问题是,假设一家公司开1000家店,可不可以变成小连锁,这200个一样,那300个一样。
参加过今年便利店大会的一定记得,全家便利店在大会上展示了全家自己的新一代无人便利店,这是什么?这就是非常规武器。既然大家都头疼成本高租金高,那就想办法解决,资本投的不靠谱,我们自己搞。
个人觉得,这次行业碰到挑战,可能反而会成为日资便利店的机会。在扩张时,日系基本上也是在供应链辐射范围内扩张,比如罗森去南京,7-eleven去天津。而且他们不涉及资本投资的问题。
第六 大家抱团取暖,别再相互拆台了。
在这个时候,便利店行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整体行业持续向好,里面的个体才能向好。
学习研究便利店的这些日子,听过不少抱怨,一个门店我刚看好,就被对手撬走了。我的团队刚培养出来,就被对手挖走了。
大家都缺人,都有压力,未来三年便利店行业还是做大蛋糕的时候,而不是抢蛋糕的时候。如果真的缺人,不如学学永辉,搞内部创业,员工他当了老板,他自己会去朋友圈招人。或者多去相关行业挖挖人,比如小米啊,饿了么之类的, 也让便利店的基因更加互联网化。
其实便利店的价值很多人都看到了,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外部配送平台要和便利店合作。关键是不能太贪和太急。大家都希望中国便利店出现全国性的品牌。但是便利店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整个商业环境中的供应链配套程度,恐怕还跟不上。
广积粮,缓称王,古话是没错的,还有知进退和广结盟。最近苏宁小店搞了鲜食联盟,这事对不对不说,为什么这个事是一个跨界者想到要做?零售业提出新零售,改造的主要对象是巨大的存量资产。但是便利店行业,还处于一个做大蛋糕的时代,不要总想抢别人的蛋糕,做人的道理一定最终会反映到做企业上。
这个时候,可不可以先安于做一个诸侯,围点打密,既然占山,那就为王。当初秦能灭六国,是因为在诸侯争霸年代,秦国已经是最强大的诸侯。
(来源:零售咖啡 零售老房)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三年开出168家店的邻家便利店倒闭后 留下三点警示
长沙的便利店发展指数,为何能做到全国第一?
重庆本土千家便利店抱团 经营成本可降一成
在北京,找便利店比找对象还难
北京进一步宣贯连锁便利店行业规范 提升服务质量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