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产生大量消费品牌的国家或地区,它一定要先经历:同时期的人口大国、生产力大国、GDP大国、消费大国,这几件事情因果关系联系密切。
只有人口大国才有生产力基础要素,凑巧那个周期又抓住了某些机会或行业,因此把人口因素转化成生产力大国要素。
变成生产力大国之后必然变成GDP大国,再接下来GDP大国既然诞生了最大的、增速最快的产值,因此红利回到最终做这些贡献的人——消费。
要想变成将来最大的市场,将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产生出世界级消费品牌的规模和数量一定超过我们的想象。
比如手机,我国历经十年变成了生产力大国,生产供应全世界80%多的手机。如果有消费节点发生,在消费周期里,智能手机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典型升级的重要产品。
这种集聚了中国生产力要素,且是这个周期当中重要的消费品的品类,就有可能把这些因素汇集起来变成最大品牌。
新生活方式带动品牌
美国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美国二战以前是钢铁产量第一大国,二战以后变成了GDP第一大国。
现今为大众所熟知的著名品牌,或者著名品牌的扩张周期全都发生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
为什么在美国发生的事情是汉堡、炸鸡、卡通乐园、可乐、咖啡、比萨饼?为什么这些品类变成了50年后的全球最大品牌?
因为它代表了那个周期里人口大国典型的生活方式。美国在这个周期里出现了相应的社会现象和自己的城市结构。
它们诞生在这个时代的美国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一、所有消费都只跟人口结构有关。美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是居住相对分散;
第二、大规模平民普及汽车的文化,家家户户都买得起。
这两点连在一起使得这些东西出现,50年代这三个东西的出现,跟大规模的汽车文化平民化普及带有非常严格的相关性。
消费升级里面要讲个性化。
这个阶段用户最难伺候的原因是,他每买一件商品的时候,对这个商品的非工业化属性的要求越来越多。
案例
宝洁基因非常好,是非常厉害又极其值得尊重的消费品公司。它多次在行业和全世界最先推出某种员工关怀政策或者措施,包括工作时间、员工的激励方法、休息时间等等。
宝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非常重视员工沟通。除了关怀之外,纵向条线部门和横向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一横一纵做得非常好。
在传统快消企业中,市场、销售、研发和品牌,通常是不同的部门,他们各自履行不同的职责。
研发人负责考虑往什么方向做产品;
产品和品牌的人负责把这件事情跟消费者沟通,我们做了什么东西;
市场人负责花钱让各个地方见到这些推广文案;
销售的人进入所有消费者可以到达的地方。
中国跟美国有巨大无比的差异:
1、人口差异。
他们当年是 1.5 亿,我们现在是 14 亿。
2、中国城市格局非常复杂。
大城市非常多,城市人口密度非常高,而且不断进行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多线的城市,多线的消费业态。中国人口集中,城市线拉得非常长,差异度有点高。
所以,品牌诞生也会跟人口因素有关系。但是美国非常特殊,这些品牌几乎没有一个在最大的城市产生,没有一个在所谓的一线城市产生。
因为美国几乎没有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占人口比例又太低,所以一线城市的人并不代表美国人全体,美国的代表是典型的中小城市。这些东西的产生都是代表了最大量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地区和生活城市。
上面讲了代表生产力效率加消费升级典型需求产品,这代表了对同一个周期而言,大众最想要、最习惯的消费品品牌化。
同样例子为什么在英国是这些,在日本是那些?因为一个是典型的消费品因素,一个是典型的生活方式。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周黑鸭高层考虑自己养小龙虾 交通枢纽门店收入占40%
破局小龙虾千亿市场,周黑鸭的底气何在?
周黑鸭2017年营收32.49亿 销售产品3.91万吨
火车站卤鸭脖冒充“周黑鸭” 许多外地旅客被坑
周黑鸭,引领品牌新零售时代
搜索更多: 周黑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