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电商或是业绩下滑主因
陈岳峰指出,错过线上发展、品牌老化,是导致屈臣氏在大陆市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已经迎来了电商时代,美容电商的出现引发了新零售的浪潮。但这个时间段,屈臣氏仍沉寂在不断开疆拓土、增加店面数量以求规模效应上,错过了电商发展的黄金时间。”
门店扩张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并未能让屈臣氏中国的业绩得以改善。曾经的忠实消费者对屈臣氏的态度变化,或许能够直接反映出这个品牌目前所遭遇的问题。
作为屈臣氏的资深会员,在屈臣氏的辉煌十年中,吴女士和其他女性一样,一度每周都会去公司附近的屈臣氏门店购物。2010年前后,她去屈臣氏购物的频次大概在每周4-5次。“当时屈臣氏很多化妆品品牌是大型商场所没有的,并且价格也能接受,能直接解决上班族的日常需求。”
但近几年吴女士去屈臣氏门店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包括考拉海购、小红书在内的各种电商平台很多,想买的牌子基本网上都有,价格都比屈臣氏便宜。而且虽然屈臣氏里面的产品的品类比较齐全,但基本都是很老的牌子,大牌产品不多,已经不能满足我的一些日常所需了。"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向网易财经指出,错过线上发展、品牌老化,是导致屈臣氏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已经迎来了电商时代,美容电商的出现引发了新零售的浪潮。但这个时间段,屈臣氏仍沉寂在不断开疆拓土、增加店面数量以求规模效应上,错过了电商发展的黄金时间。"
数据显示,美妆产品的线上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384亿元增至2015年的1767亿元,预计到2018年规模将接近2011年的10倍,同时线上渠道的渗透率将达到43.6%。
陈岳峰表示,随着电商发展、跨境购海淘的日益兴起,以内容驱动的电商导购平台正在被消费者逐渐熟悉,年轻消费者对网购的热衷,也让化妆品厂商对线上优质渠道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反之,对于还死守门店扩张的屈臣氏依赖度则大幅降低。
而屈臣氏正在加速拓展的中国三四线城市,也并非一片蓝海。在这些市场,屈臣氏将遇到娇兰佳人、植物医生等本土个人美妆连锁店的阻击。这些本土连锁品牌依托加盟模式在野蛮扩张的同时,也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灵活的销售策略在"抢食"屈臣氏的客源。
陈岳峰认为,除遭遇电商冲击外,品牌老化也是屈臣氏中国目前的另一大"软肋"。"屈臣氏长期主打中低端进口、本土以及平价自有商品品牌,拉低了屈臣氏的定位。随着消费升级和国内美妆个护领域的成熟,新兴消费者的崛起,更加个性化和潮流化的服务成为主流,屈臣氏却没有完成角色的转变。不能带来时尚感、缺少专业度的屈臣氏,注定会被新主流消费者抛弃。"
据媒体报道,知名化妆品品牌商很少会把中高端产品放到屈臣氏售卖。2013年,巴黎欧莱雅通过屈臣氏渠道的销售额为6亿元,占其中国区整体销售额10%左右。但涉及中高端产品,欧莱雅的投放名单上没有屈臣氏。
为何一些知名品牌在屈臣氏难觅踪影?品观网主笔、OIB.CHINA总经理吴志刚指出,屈臣氏的门店营运模式过渡依赖后台利润,极度扭曲供零关系。“从屈臣氏财报来看,全店毛利水平22个点,但是它的零售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后台利润、后台的费用补贴,包括各种各样的连接费、促销费、条码费、进场费等。这样的后台费用,极大改变了供零关系,让品牌商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年花掉5.4亿开天猫店的美妆电商 都没PK赢屈臣氏? 变革步履维艰 拿什么拯救妹纸们的“屈臣氏” 屈臣氏的肌养晶为何里外都不一?店长笑答:不知道 高宏达上任后屈臣氏出现三大改变 全渠道融合作战 屈臣氏开店中店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搜索更多: 屈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