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凌晨0点,万籁俱寂之时,苏宁南京总部却一片沸腾。在听完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汇报完8·18战报后,张近东难掩心中兴奋之情,面对镜头不禁坦言:“此情此景让我回想起刚刚创业的时候,心中充满力量和激情。”
张近东把此次8·18视作年初提出智慧零售以来的一次战略考验,而最终的成绩颇为亮眼,线上订单量猛增 263%,线下销售增长107%,物流当日完成率达96.5%,线下门店呈“现象级”增速。
这样的业绩数据张近东心中早有预判,因为刚刚发布的苏宁云商半年报,就已经展露端倪:苏宁上半年线上销售占比接近50%,且还保持着61.39%的高速增长;线下门店增长到近3700家,特别是苏宁易购直营店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51%。
在近期一次内部会上,张近东透露,苏宁门店发展和经营效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日坪效增长也创近七年来的最高。
张近东曾说,自己将苏宁的转型比作起高楼。“当一座大楼拔地而起时,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决定用户体验的,是大楼装修的细节。装修,不像盖楼那么直观,外人是看不清楚的。只有当整个装修完成,才会带来赏心悦目的体验。”
八年的坚定转型,终于换来了智慧零售的东风,还有营收盈利的全面爆发式增长。
过去几年,苏宁完成了从传统家电渠道向智慧零售的转型,当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白热化对峙的时候,苏宁默默地探索自己的互联网零售模式;当电商领域的竞争对手企业兴高采烈地扎进线下渠道大肆布局时,苏宁早已铸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护城河。
一直扮演着挑战者角色的苏宁,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之后,终于在巨头林立、线上线下零售相互纠缠的荆棘丛中杀出一条血路。苏宁对零售模式的打造有何借鉴之处,未来的苏宁又将走向何方?
“狼来了”生存养成记
在中国电商三巨头中,比起1999年联合“17罗汉” 创立阿里巴巴的马云,和1998年在中关村创立京东的刘强东来说,张近东成立苏宁的时间还要更早,也经历了更多的江湖厮杀。
27年前的1990年,年仅27岁的张近东,辞去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在南京市宁海路租下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用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成立了一家专卖空调的门店。当时的空调还属于奢侈品,一台动辄六七千块,很多人都以为张近东疯了,但他非常明白自己在想要做什么。
南京是四大火炉之一,对空调的需求可想而知。同时,由于空调行业属于典型的“三分质量七分安装”, 而当时经营家用电器的主要是国营各大商场,经营模式原始粗犷,货卖出去就万事大吉,张近东则独辟蹊径,除了卖空调,还提供送货、安装、维修、保养等一条龙服务,这一经营模式在当时属于首创。
靠空调起家的张近东和苏宁,很快便在家电零售江湖崭露头角。仅仅两年后的1992年,苏宁的销售额攻破1亿元大关,在南京空调市场上占据了七成份额。这必然招来竞争对手的不满。1993年,民营企业苏宁与当地国有商场爆发了“八大舰队”围剿事件,最终苏宁选择了全面应战,跟进降价,承诺消费者在南京任何商场所购同类商品价格,如果比苏宁价格低,那么,苏宁就全额收购并支付差价。一举在“1993年空调大战”中大获全胜,销售翻番。
到了1998年,苏宁已经颇具规模,面对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都开始收缩业务,以求过冬自保。而张近东又毅然决定开始二次创业,离开危险的“舒适区”,一下子砍掉占苏宁50%的批发业务,壮士断腕,确立了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的战略。
除了来自当地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苏宁直面来自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的入侵,也让业界惊呼“狼来了”。不过,事实证明,开放与挑战让苏宁越战越勇。
苏宁的第三次创业,是从2009年开始的,而这次又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那时,电商和实体几乎就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外界用得最多的就是“颠覆”一词。但张近东当时就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与实体并不冲突。互联网跨界而来的狼群似乎更加野心勃勃,形势也在剧烈地发生变化,如何应对和转变,成为最困扰张近东的一道考题。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张近东内部讲话:苏宁不追求垄断,未来90后接棒 张近东:电商“小学生”这8年 苏宁转型痛苦不少 苏宁易购汽车超市开业半个月后货源不足难题 苏宁易购汽车超市开业半个月后货源不足 人气凋零 苏宁置业产业联动,燃爆818全民发烧热情 搜索更多: 苏宁 |